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阐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指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路径,特别强调了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导的重要性,为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
在这四大功能中,哲学社会科学都应该而且必须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在人才培养功能中,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高校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中,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也都依赖于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第二,在科学研究功能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一样,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会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巨大影响。在高等学校中确实有一批甘于寂寞、甘于坐冷板凳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在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第三,在社会服务功能中,哲学社会科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社会的发展与改革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引,同时哲学社会科学也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学科。第四,在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人文学科本身就是研究文化并从事文化传承的工作。
二、高校应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一,调整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实际上建立在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之上,高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注重发挥优势重点学科,加快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目前,虽然不少高校都设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但学科建设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合不紧密,甚至没有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必须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比如发展管理学必须构建扎实的经济学学科基础。高校应该根据国际一流大学建设的经验,不断优化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第二,既要重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也要加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为改革开放提供智力支持。前面提到,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科学研究,高校是知识的创造者,要“立潮头”,要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上作出突出贡献。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人文学科的支持力度。要改革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实行分类评价,让“孤独的思考者”有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推出一批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成果。与此同时,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积极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引导社会思潮,为决策献言献策。
第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高校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为此,建议尽快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一要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势领域的研究基础,开展有重大影响项目的国际合作,如“一带一路”的历史研究等,在合作中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二是通过动员企业捐赠资金、国内高校提供访问学者的方式,在国外高校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让更多的海外学者研究中国问题;三是国内高校高水平团队联合组团或国内高水平的学术团体牵头,在境内外组织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
(作者系中山大学副校长、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6/04/content_7553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