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护士节(5月12日),是成守珍的节日。从业35年,管理着近3000名护理人员,护理已不是成守珍的主要工作,但她始终没有离开临床。在她眼里,护士同样也能成为“专家”。
“考核”护士专业英语
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轻微动弹。“有痰,”成守珍马上作出反应,护士立即给患者插上密闭式吸痰管,这一吸痰装置相较以往的开放式管道,操作更迅速、感染少。“要找到最简单、效率最高的动作,”成守珍提醒。2002年,成守珍前往美国进修,将密闭式人工气道护理技术带回国内,在非典期间对患者护理时也曾派上大用场。
“舒服点了吗?”成守珍拿出一本小册子,热、口干、伤口痛……册子上的文字可用于跟患者沟通。患者摇头,表示想拔管,“我们知道你辛苦,但你的病情还不能拔管,我们会尽快想办法,你加油好不好?”
监测仪器标示英文字母“CO”,成守珍也趁机“考核”护士这一英文的含义,“可别跟一氧化碳混淆了,它是car-diac output,心输出量。”
离开前,成守珍对在场护士长提出更高要求:积累病例,搞清机械通气与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关联,“做一些研究,希望你们都成为专家”。
罕见疾病患者生还
“专家”,是成守珍对护士的要求与期待。上世纪80年代,成守珍从业之初,医疗资源匮乏,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急需使用呼吸机,但因缺乏救援设备而失去生命。成守珍由此明白,科学的重症护理技术及设备对于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在这之后,一位罕见疾病的患者让她尝到了护理的“甜头”。1995年,成守珍调到中山一院工作,紧接着医院组建内科重症监护室,由成守珍任护士长。“开业”不久,内科重症监护室就收治了一位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肺里就像淘米水,肺部几乎没用了,生命危在旦夕”。这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现在治疗同样棘手。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成守珍与医护人员紧急在体外循环下为患者进行灌洗,“在左边肺部插管,把加温的生理盐水灌进去,吸出‘淘米水’”。
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患者起死回生。“真是奇迹,”成守珍回忆起这个病例仍感叹。之后,她还将这一护理体会撰写成文,获得中山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
精细护理获病人赞赏
非静脉注射药物给药过快或造成心衰、痰液处理太慢引发阻塞可能让患者窒息……查房时,成守珍不断向护士们灌输这些理念。
“哪怕一个小小的操作,影响到的却是一条生命。护理是一件非常精而细的工作。”成守珍说。
专业而精细的工作让成守珍得到患者的赞赏。2014年,云南昆明发生骇人听闻的“3·01”事件。成守珍被任命为重症护理专家组组长前往昆明。“现场患者脸部创伤非常大。缠绕纱布后,口腔只留下一个手指的缝隙。”因为患者无法自主排痰,此前护理人员均使用传统的吸痰管,但病人因被碰到脸部伤口疼痛难忍。
成守珍观察后立刻换方法,帮患者进行肺康复。“拍背后让他深呼吸,轻咳几声,等痰液上来后用力吸口气吐出,不损伤病人的脸部。”痰液排出后,患者在写字板上写道:“这个(指肺康复)比那个(吸痰管)抽的好”。云南省卫计委一位厅长事后评价成守珍:“专业性非常强,责任心非常强!”
英文水平可同声翻译
成守珍嘴里总会冒出一些医学英文词汇,她的英语口语标准且流利,达到研究生免考标准。工作第3年时,成守珍考入南京大学外语系英语口语班。因英语水平出色,2005年,她应邀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的国际会议上做同声翻译。
“进口仪器标注都是英文,成主任为了训练大家,仪器上不允许贴中文标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高明榕说,成守珍对国外最新的重症监护领域的新技术、护理指南非常熟悉,且实时更新。“她现在虽不直接进行临床护理,但一有病例,她的分析总比我们临床护理人员更透彻。”
从护校毕业的成守珍在中山大学护理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紧接着攻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硕士,还参加了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护士是终生学习者,为照顾好患者要不断去学习,做管理更要带头,形成一个学习型团队。”
成守珍组织每月一次“IC U联合查房”。联合查房由医护人员分享讨论疑难复杂、危重罕见护理病例,向护士们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每次查房,成守珍都会参加,这一做就坚持了16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护理难题,外院同行甚至慕名前来旁听。
她还曾主编临床护理专著、教材10余部。2009年,成守珍的《IC 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及培训方案研究》获首届“中华护理科技奖”三等奖,并作为获奖者代表在中南海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接见。
中山一院护理团队拥有将近3000名护理人员,其中女职工约占95%,被戏称为“三千佳丽”,这支庞大的队伍均由成守珍负责管理。
“社会甚至同行对护士的认同度和尊重都不够。”成守珍有个雷打不动的惯例,护士若有家里家外的问题需“吐槽”,均可在每周一来找她。普外重症一科护士长白利平对成守珍的记忆力颇为佩服,“见过一次的新护士名字、护士的孩子的名字,她都记得。”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5/12/content_35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