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国际创新谷”的规划构想,正式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东部琶洲岛、西部海珠湾三核联动,成为海珠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
共赢硅谷时代
在海珠区“十三五”规划中,东部琶洲岛、西部海珠湾、中部中大国际创新谷三核联动是海珠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其实,早在去年的12月,时任广州市长陈建华在中大布匹市场调研时,表态支持“中大国际创新谷”的规划构想,并将此项目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大国际创新谷是以中山大学为科研核心及新港路沿线集聚的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创新园区组成,规划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打造成“美国硅谷”设想的互联网创新产业圈。
未来,这一片区将计划引进移动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识别、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纳米级芯片、基因工程、生物和健康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等“专精特新”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未来型智能制造业,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分享经济新模式,培育海珠区新经济生长点,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企业集团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创新资源集聚发展区,构筑广州中央创新区(CID )的战略核心。
功能布局为创业助力
根据规划,中大国际创新谷将参照国际硅谷和国内中关村的成功案例,成为广州中央创新区。其中,计划建设约20万平方米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用于延伸转化中大及周边科研单位积累的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展下游关键技术和成果研究提供平台支撑;建设约10万平方米的技术转移与合作中心;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成果孵化平台,吸引一批优质项目,为企业孵化成果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创业中心;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可以容纳3000名海归高层次人才开展创新创业,包括500家企业入驻。创新谷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海珠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6-04/29/content_32049.ht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