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三湖书院升级开讲 重塑“书院精神”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6-03-01第FC01版 作者:盛正挺 李丹 李欣 林少青 张嘉宜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3-01 阅读量:

2月27日,西樵山三湖书院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2016年第一讲。

有“戊戌摇篮”之誉的三湖书院,是文翰樵山、岭南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去年3月以来,沉寂百年的三湖书院重新开坛讲学,海内外一流学者深入浅出的讲学,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前来聆听,三湖书院的“书院精神”在重新焕发。

前人留下的深厚文化底蕴,更需要后人的传承发展。“现代公民都需要有‘文化自觉’意识,自觉学习、自觉传播、自觉传承。”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局长梁惠颜如是说。如今,在每周六下午,一批才华横溢、思维活跃的高校教授与一群朝气蓬勃、聪明好学的听众,汇聚于三湖书院,探讨、学习、传承几千年来的伟大思想。这个理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讲坛升级 围绕主题开展系列讲学使学习更成体系

“了解人物生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来自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的贺希荣讲师,为现场100多名南海中学的学生和市民讲授《论语》系列第一期《圣人之路:孔子生平》。

来自清远,今年才到南海中学读书的高二理科学生黄彦羽一边听课,一边认真做笔记。“和课本内容不同的是,讲坛讲学内容更为宽广。”她说,虽然学的是理科,但自己对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所以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以拓展知识面。

在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基础上,今年的三湖书院讲坛更加注重系统性和互动性。“今年的讲坛更有计划性,讲坛的主题也更加系统。”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说,目前已将未来一年的主题和主讲人全部安排好,围绕一个个主题开展系列讲坛,使听众的学习更成体系。

以《论语》系列为例,接下来,贺希荣讲师还将从《爱的关怀:仁》《责任担当:义勇》以及《节文之道:礼乐》三个维度,讲解《论语》的核心思想。

更加侧重对学生的培养,也是今年三湖书院讲坛的一大亮点。“我们逐渐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是什么样子,而历史的智慧能够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理解今日的中国。”温春来表示,所设的课程将有助于学生从深厚的传统文化角度来理解现实。为了让内容更加“接地气”,今年的讲坛内容融入中学课本以及乡土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做拓展。另一方面,由高校教授围绕系列专题进行授课,这也给了中学生与大学名师接触、学习、讨论的平台与机会。

对此,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钟文川非常赞同。“三湖书院讲坛作为对学校教育一个很好的补充,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他说,除了南海中学外,接下来,还将会有石门实验中学等的学生能来到三湖书院,聆听学府教授讲课。“这对孩子们今后长远的学习、生活,都能带来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听众互动 设立奖励计划鼓励学员参与学术研究

“去年的三湖书院讲坛培养了一部分听众。而更为重要的是,40次讲学都邀请各大高校学者进行授课,已经达到了把西樵山逐渐塑造成为学术重镇的目的。”温春来说。2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40多名老师和研究生就到西樵山进行教学实践,西樵山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考察、研究岭南文化的重要场所。

不过,作为自身致力打造的三大学术品牌之一,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从来没有停止提升三湖书院讲坛的努力。如果说去年的三湖书院讲坛还是1.0版本的话,那么,从2月27日开始的新一年三湖书院讲坛已升级为2.0版本。

为了更好地实现授课老师与听众充分交流的理想状态,三湖书院讲坛不仅对听众群以及讲授内容进行了改进,同时还增加与观众互动的环节,也就是今年讲坛首推的“三湖书院讲坛”优秀学员奖励计划。

据三湖书院讲坛负责人介绍,奖励计划在鼓励学员听课的基础上,更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岭南文化研究院的资助,鼓励学员参与到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活动中。

梁惠颜认为,奖励计划在鼓励同学与教授互动,深入了解讲座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推动讲坛内容和形式上的升级。“可以根据同学们提供的想法,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或者作为下一期、下一年度的讲学安排。”

温春来在三湖书院讲坛开幕仪式上向参加讲坛的南海中学学生描绘着三湖书院的理想状态:“一批才华横溢、思维活跃的大学老师和一群朝气蓬勃、聪明好学的听众,在周六聚集在文化名山,一起探讨几千年来温暖我们、滋养我们的伟大思想。”

通过不断升级,三湖书院讲坛或将在西樵乃至佛山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修炼内功 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文翰樵山传播文化佛山

2015年12月5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率国家督查组到佛山督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他对佛山文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期望:“与经济建设、与佛山经济品牌相比,文化的品牌宣传还不够;对外经济佛山叫得很响,但是没人讲文化佛山。”

相较“文化佛山”,佛山文化似乎更为众人熟知。猴年春晚以来,佛山的文化元素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舞狮、武术乃至佛山传统美食九江鱼生、煎堆等,开始成为佛山的标签。

然而,在佛山文化界人士看来,在央视呈现的佛山文化元素并不是佛山文化的全部。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作家周崇贤认为:“文化的终极意义,不是亮家底更不是炫富,而是教化人向善和向上。一个城市的形象不是广告就能树起来的,最终还得靠‘内功深厚’。”

文翰樵山最岭南。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西樵山无疑具有深厚的内功。梁惠颜表示,重建三湖书院和岭南文化研究院的目的就是,通过岭南文化研究院,挖掘、整理西樵山理学历史文化,建成理学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中心。

据温春来介绍,西樵山历史文化丛书计划出300多种,目前已经完成了1/3,而未来会加大研究力度。此外,西樵山已成功申报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在西樵山摸索出的历史实践教学方法已经编撰成书,分为理论与教学方法两册,今年4月上册就会出版。”温春来说。

更“接地气”的三湖书院讲坛,则已经成为传播文化内功的有效途径。梁惠颜称,“去年开始设立的三湖书院讲坛,面对公众、学生,讲述中国理学文化以及西樵山的历史文化,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传播历史,激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参与到文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

■讲坛信息

地点:南海西樵山白云洞景区。

时间:每周六15:00-17:30,公众假期间的周六不开讲。

内容:中国历史、思想、考古、语言、艺术等;岭南乡土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象:主要面向中学生,同时也欢迎爱好文史的普通市民、游客。

主讲嘉宾:以国内211、985大学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为主;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者;一些成就显著的艺术家。

费用:讲坛为纯公益项目,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可在有效期内免费进入西樵山白云洞景区内的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听课,不向听者收取任何听课费用,听课期间的白云观景区门票费用亦予免除。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3/01/content_7520485.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