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6年3月7日A04版 作者:毕嘉琪 黄应来 戴晓晓 黄颖川 洪奕宜 赵杨 徐林 编辑:刘嘉 发布日期:2016-03-07 阅读量:

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广东代表团团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主持会议并对当天的会议做了简短介绍。据悉,下午的全体会议分为两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后一阶段接受中外媒体提问。

黄龙云说,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媒体的大力支持。“我们和媒体一路携手走来,虽然有时风雨兼程,但阳光总在风雨后。”

据了解,此次广东团开放日活动共收到110家新闻单位的采访登记,共有20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前来采访。黄龙云对记者们的敬业表示衷心感谢,对大家前来采访表示欢迎,并表示将为媒体记者的采访活动提供便利。

主持人还现场介绍了广东团新闻报道组两位新闻联络人。主持人话音未落,两位新闻联络人便一一起身,将提前准备好的示意牌高高举起,上面清楚地写着各自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众多记者纷纷拿起手机和相机,拍下这贴心的一幕。

在全团会议的第一阶段,11位代表围绕“十三五”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区域发展、民生事业等多个领域建言献策,受到中外媒体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打造服务创新驱动“创新谷”

罗俊在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王辉 摄)

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高校应如何发挥作用?罗俊介绍了中山大学的经验。

罗俊说,中山大学具体开展了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推进三校区建设,优化学科布局;二是启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建设微电子实验平台,目标是希望解决集成芯片设计等问题;四是建立南海实验室,攻克一大批海洋技术和科学问题,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以上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罗俊建议,国家在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时,应主要依托高水平大学,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议依托高水平大学打造服务创新驱动、引领创新驱动的创新谷。”罗俊透露,目前正推进中大学校创新谷建设,学校与广州市共同谋划依托中大的资源,在周边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集聚高端的创新创业资源。目前创新谷的建设已经纳入广州市“十三五”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建议在粤建国家大科学中心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十三五”期间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何宁卡认为,这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的关键。

何宁卡建议,国家支持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优先布置更多重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国家大科学中心,进一步凝聚高端创新要素,广东是国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建设最多的省份,目前在建(落户)东莞散裂中子源等7个重大科学工程,已具备承担建设国家大科学中心的条件。

此外,何宁卡提出,国家可支持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授权广东探索实施推进投贷联动试点、支持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等16项改革事项,并允许广东在更多领域先行先试,为全国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支持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深圳市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广东有能力建国家实验室

黄宁生认为,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结合广东在全国创新驱动大局中的定位和需求,国家“十三五”期间可在广东科技创新领域布局建设若干体量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化等创新全链条的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黄宁生说,目前广东全省上下形成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强烈共识,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产业发展对核心关键技术的需求十分旺盛。因此,广东有基础、有需求、有能力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对于如何打造创新全链条的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黄宁生具体推荐了4个领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科学和技术、先进制造和材料科学技术、南海科学研究。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