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珠海特区报】珠海文化大讲堂两位专家首度同台开讲评估与展望“一带一路”

稿件来源:珠海特区报2016-01-10第05版 作者:陈素璧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6-01-11 阅读量:

1月9日下午,珠海文化大讲堂第267讲如期开讲。令现场观众耳目一新的是,这期文化大讲堂一改往日“嘉宾在台上讲,观众在台下听”的模式,而是在讲座模式上进行了一次创新。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期珠海文化大讲堂首度邀请了两位专家就同一话题同台开讲,随后两位专家在台上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式的观点交流,交谈中,互通看法、萌发启示;言语间,独到观点、犀利论调,引发观众数次热烈掌声。本期珠海文化大讲堂的主题是“评估与展望‘一带一路’”,听完两个半小时的讲座,现场观众纷纷赞叹“脑洞大开”!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大挑战

庞中英:我们知道“一带一路”策略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一带一路”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我们想听听于教授的分析。

于洪君:庞老师谈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提出来“一带一路”,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的,实现我们的构想,实现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它是符合我们自身发展的利益,在国际上确实会引起新的问题。第一,我们同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处理?现在我们雄心勃勃提出“一带一路”,带领周边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冲击世界旧秩序的过程,冲击旧的金融模式的过程,也是我们参与全球治理提出的新方案。

所以“一带一路”的真正实现,不仅是我们欧亚大陆各国之间实现更加密切的关系,而且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实现了文明的包容互建,对西方冲击会很大,对美国冲击也很大,所以美国人有这样的担忧。可能引发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变得更加困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带一路”的提出有可能使我们理顺跟日本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处理同第三方合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既有竞争,还得有合作,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庞中英:我们现在讨论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如何把“一带一路”成功地往前推进,要有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就是方法论。于教授如何看待智库之间的合作,或者智库如何深化对“一带一路”的研究?

于洪君:“智库”这个概念是我们引进来的,过去我们不太使用这个词,现在一般指研究重大理论、政策问题的机构。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智库是什么作用?可以从“五通”中的政策沟通说起。“一带一路”要实现“五通”,第一点就是政策沟通,政策沟通靠什么?首先是国家层面的行动,领导人互访,职能部门的相互交流,实行政策对接,这是政策沟通。其次,就是智囊机构、智库,专家学者进行交流,释疑解惑,相互认同、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智库的作用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现在国际上对“一带一路”还不是充分理解,甚至还有误解、误读、歪曲的复杂情况下,智库的交往可以起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沟通所起不到的作用。所以有时候要把“智库交往”叫做“二轨外交”或者叫“一轨外交”,智库在推进、解释“一带一路”中肩负非常重要的使命。

我个人感觉,我们一些智库在这些问题上还不是完全到位,有的宣传解释做得还不尽如人意,在这个方面国家要加大投入,相关智库自身也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使智库交往成为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工具。这是我的认识。

庞中英:“智库”的英文叫think tank,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智库可以把“智”和“库”分开,智要有库,库要有智。中国人才很多,智慧也很多,但是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库”。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库”,就是研究院、大学,其实缺少“智”,缺少真正有思想、有智慧,能够符合国家人民需求的建议和政策的公共产品。我们要处理好智与库的关系,为了推进“一带一路”,为了落实实现“一带一路”,我们需要大批智库,要处理好智与库。

于洪君:前不久,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伊朗的研究机构有一次交流,也算智库的碰撞。你觉得伊朗方面怎么看“一带一路”?我们“一带一路”实施的大方向就是那个地区。

庞中英:这是要害的问题。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就是危邦不入,现在叙利亚有ISIS的问题,现在伊朗和沙特打起来了。中东地区的震荡的影响后果可能比苏联解体带来的对世界格局的冲击还要大。著名的中东问题专家说中国要介入叙利亚的形势,否则对“一带一路”是不利的。我们接待了伊朗的客人,有专家说中国要高度重视伊朗,伊朗很重要,伊朗既是中东稳定的积极因素,又是一个冲突的因素。很多专家建议,我们中间要做些什么事情,但是我们又很难做事情,这就是外交难题。很复杂的,这就是挑战和难题。

于洪君: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俄罗斯跟土耳其之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带一路”计划的顺利推进和实施。而沙特和伊朗是我们的重要伙伴,但现在沙伊两国出现全面对抗,导致穆斯林世界出现全面分裂,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很多项目受到了影响。中东地区现在形势不是趋稳定的方向发展,动乱在蔓延,全世界都波及了。现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已经有四个到中东去打仗了。未来一段时间全世界都要应对中东的战乱冲突,中东的战乱冲突已经向中国蔓延。这个局势控制不住,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总之,中亚和中东地区危机困难的局面,如果不解除,“一带一路”推进的风险很大,甚至难以推进。

庞中英:于教授提及,目前联合国五个安理会理事国中有四个已经加入了,但是中国不是用武力的方式卷入冲突。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方式介入中东,这是我们创造性的介入。我想,“一带一路”可以成为中国向中东、世界提出的中东问题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不要理解成贸易和投资,也是一个和平计划,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如果中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合作,围绕大国冲突,就稳定中东地区的局势,中国就发挥了作用。

于洪君: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位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是“一带一路”上的旗舰项目,去年珠海港控股集团和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建设港口协议,共建瓜达尔港,说明珠海人厉害,值得佩服。“一带一路”上的攻坚克难珠海人在干,我们为珠海感到自豪。

“一带一路”已成对外开放的一个代名词

在做客珠海文化大讲堂第267期讲座时,于洪君指出,两年多来,“一带一路”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频词,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目前参与这个计划的不仅有我们的周边国家,不仅有远在东欧的16国,还有非洲的一些国家,甚至南太的国家,拉丁美洲的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一带一路”的计划中。于洪君认为,“一带一路”已经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一个代名词。

“一带一路”要实现五通,政策沟通、货物流通、设施联通、资本融通、民心相通。于洪君说,两年多来,我们国家从最高元首到地方领导人,从外交部门的领导人到各个企业的老总们,奔走于全球宣传“一带一路”,推介“一带一路”,实施“一带一路”,应该说取得了我们预想的成就。“一带一路”的计划可以说是旗开得胜。举个例子,亚投行,2013年在北京提出来时有21个意向的创始国,到2014年春天创始国增加到57个,不仅是周边国家愿意参与亚投行的建设,金砖集团国家全部参与。2015年到年终的统计,我们在沿线各国,光是搞各种各样的经济合作区有70多个,投入的资金80多亿,带动进入经济区的企业投资资金100多亿。我们和这些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到了2680亿,占我们国家外贸总额略强一点,带动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和共同进步。

于洪君同时冷静指出,“一带一路”的实施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看到方方面面的阻力、挑战和压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自身,在走向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展对外经济的过程中,在实施“一带一路”方面,我们的准备程度不够。“一带一路”是一个艰巨、复杂而又长期的历史任务,它是我们国家领导人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对整个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动员全国全民的力量,万众一心地去实施这个伟大构想,没有退路。

人物简介

庞中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留学英国,获华威大学文科硕士。曾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工作。曾任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长期研究全球问题。曾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一年期);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平研究院(PRIF)《21世纪的全球大国协调》国际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员兼法兰克福大学跨学科东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新加坡东亚研究所和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高级访问研究员等。

于洪君:吉林省农安县人。先后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在俄罗斯顿河罗斯托夫大学做过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洪君是国际问题专家,同时又是职业外交官,曾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兼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同时出任国际金融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战略研究中心顾问。

原文链接:http://www.zhuhaidaily.com.cn/text.php?ud_key=708&ud_date=2016-01-10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