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最近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看病的人会发现,这里来了个洋大夫。本·沙郎,这位来自以色列的消化病专家被广州市民亲切地称为“老外医生”。在中山一院工作期间,本·沙郎日接诊人数最高达110人。
成功联手救助欧洲危急患者
“来中国工作给了我很棒的人生经验。”本·沙郎这样说道。中山一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陈昱湖教授介绍,本·沙郎是以色列Sheba医学中心炎症性肠病部门负责人,是消化病领域的顶尖专家,此次被中山一院聘为特聘教授,将在中国工作一年。来华五个月,本·沙郎已基本能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还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字,病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外医生”,俨然成为了他的粉丝。
不仅广州市民喜欢他,在华的外国人也需要本·沙郎。两个月前,一位65岁的欧洲患者的消化道大出血,到中山一院求诊。一检查,本·沙郎和陈昱湖都吓了一跳:这位患者患有肝硬化、胃溃疡、糖尿病、高血压等诸多疾病,别的医院甚至认为已无法医治了。在由两位教授牵头的医疗小组的努力救治下,该患者最终脱离了危险,逐渐康复。本月5日,该患者到院复查,经两位教授诊断,康复效果很好。
一眼看出家族性地中海热
在中山一院工作期间,本·沙郎与中山一院的医生合作撰写了十余篇专业文章。“我和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背景,讨论时会引发强烈的头脑风暴。”本·沙郎告诉记者。确实如此,广州有一个家庭,全家人每个月都定期发烧,中国医生对这种症状感到陌生,但本·沙郎一眼就看出这是常见于欧洲的家族性地中海热的症状。而克隆病等中国特有的病种也开拓了本·沙郎的视野,他说:“来中国是我人生中最明智的决定。”
“原先很多在广州生活的外国人生病时都要跑到香港去看,他们觉得香港的医生受过系统的西医训练,才值得信赖。”陈昱湖说,而现在越来越多像本·沙郎这样的洋大夫来穗工作、学习,本土医生的国际交流项目也日益增多,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医疗需求日益得到满足。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6-01/07/content_89739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