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从中山大学了解到,日前,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率队调研中大布匹市场附近的联合交易园,研究“中大国际创新谷”概念性规划方案。中大校长罗俊提出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的构想,谋划参照国际硅谷国内中关村成功案例,建设与世界同步的创新谷。
建设20万平方米“国际创新谷”
中大校长罗俊提出,建议在中大南校区南门对面“国际轻纺城”规划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国际轻纺城”地块整个区域约10平方公里,毗邻众多学术科研单位,这些单位在基础研究领域储备了大量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和高科技成果,亟需有市场环境下的成果孵化平台。
今年11月,罗俊在中山大学事业发展报告会上,就提出“中大国际创新谷”的设想,作为中大及周边科研单位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的下游成果转化平台,汇集海内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形成一个对海珠区、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高端平台。
根据规划,中大国际创新谷将计划建设约20万平方米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用于延伸转化中大及周边科研单位积累的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展下游关键技术和成果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建设与世界同步的创新谷
据了解,中大国际创新谷的建设,将参照国际硅谷和国内中关村的成功案例。如果不出意外,这里将是一个与世界同步的创新谷,它将取代今日的布匹市场,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中大国际创新谷计划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广州市“三输出”的重要平台,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青年人才创业中心,成为助推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高端平台,成为全国具有典范意义的旧城区功能升级改造示范区。创新谷主要考虑围绕信息、能源、先进制造、医药、环保、艺术设计几大领域重点布局,与中大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共谋发展。
为吸引人才,还将建设人才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配套人才公寓,即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创业期间的政策性租赁周转用房,吸引和稳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创新谷创新创业。考虑以中大南校区的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校为基础建设创新谷的人才生活配套设施。
■延伸阅读
创新谷将有些啥
建设约10万平方米的技术转移与合作中心,对中山大学及周边科研单位的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
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成果孵化平台,主要是按照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定位,吸引一批优质项目,为企业孵化成果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创业中心,主要是给中大及其他高校毕业生和具备一定基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计划容纳各类毕业生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共3000多人。
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主要是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实验室或建立技术成果转化企业提供特殊政策支撑服务,计划容纳3000名海归高层次人才开展创新创业,包括500家企业入驻。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12/25/content_7502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