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透露:中大要建全国高校最大科考船 全国高校首个天文台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5-12-20第A3版 作者:王倩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12-20 阅读量:

羊城晚报讯 昨天,中山大学举行首届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国内外近20个学科的396名优秀青年学者,对学科前沿、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与以往论坛不同的是,这次论坛设置招聘“绿色通道”,青年学者通过筛选,可“直签”中大珠海校区。

中大珠海校区2020年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4000人,该校区将有常驻院士10人左右。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会上透露,中大将筹建万吨级海洋科考船,该船将成为全国高校中最大的科考船。

“今后它将是海面上的活动实验室,为我们取得海洋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原始数据。”罗俊表示,建设海洋科考船的报告目前正在申报中。同时,中山大学还会在珠海校区大力发展海洋学院。

据了解,中大正以建设“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跻身国内大学第一方阵”为目标,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一个高端智库——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已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高端智库;筹建两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包括“天琴计划”大科学工程,将建高精度的激光陀螺仪用于控制引力波探测实验;南海海洋大科学工程,筹建万吨级海洋科考船。另外,中大还将筹建三个国家实验室:精准医学国家实验室、数值风洞国家实验室和微电子国家实验室。

罗俊解释,“天琴计划”大科学工程将建设高精度的激光陀螺仪,用于引力波探测实验,预计明年3月初开建,届时能精确测得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并精确到微秒。“我们会从校区修一条公路,上到凤凰山顶,建一个测量月地之间距离的天文台,高轨道卫星精确测量到毫米,将是中国大学建的首个天文台”。而南海海洋大科学工程则筹建万吨级海洋科考船,建造费预计12亿元,每年运行费用1亿元,或将是中国大学中最大规模的“活动试验船”。

今年确定了深圳校区的发展后,中大进入“一校三校区”的“三驾马车”时代,未来三个校区如何定位分工?罗俊表示,广州校区在保持现有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南校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北校区以医科为主,东校区以新兴应用学科为主;珠海校区将办成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设置一批海洋、国际特色的学院;深圳校区侧重于配合深圳城市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发展新型工科、生物医药和医学学科。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5-12/20/content_883688.htm?div=-1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