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山大学宣布新建深圳校区,临近年底,又发布撤销文化创意学院、外语与翻译大学院等院系调整通知,中大一系列动作引起校内外热议。针对学校发展、学院调整等相关问题引起的纷扰,中山大学日前召开学校建设与学院调整学生座谈会,其中透露出一些未来报考生不得不注意的信息。
院系调整后,考中大会容易些吗? 校方回应:本科不扩招
中山大学在现有的广州、珠海四个校区中增建深圳校区,未来将打造“三校区五校园”的教学布局。相对于北大、清华一流大学的招生,中大每年8000本科生招生可以算得上是“巨无霸”。如今又增加多一个校区,是否意味中大在未来将会扩招?考上中大的几率是不是会更大?
在南校区座谈会上,副校长魏明海频频强调“本科招生不扩招”。中大称,尽管多校区办学,但中山大学是一个整体,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以同一个代码招生,本科生招生规模不变。校方会根据各个校区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各校区的招生进行动态调整,广州校区的学生数量也会适量减少。
总体招生规模不变,这意味着学生人均资源投入会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本科不扩招的情况下,降低师生比,推动小班教学,将大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广州、珠海、深圳,该如何选择? 校方回应:本硕博在同一校区
之前一个广州校区、一个珠海校区已经把考生及家长弄得晕头转向,未来填志愿时又要考虑深圳校区,那么,三个校区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报考时又应该如何选择?
据了解,中大原来是按照“北校区医学、南校区基础学科、东校区应用学科、珠海校区新兴学科和国际办学为主”这个思路进行布局,但随着近年来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尤其是随着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的提升和建设,以及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珠海校区将主要服务国家南海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圳校区则主要侧重医科和新兴工科。
另外,三校区都会设立文史哲等基础科目,分别以中文系、中文系(珠海)加以区别,同样名称的院系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培养要求等方面完全一致,但不同校区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存在差异,按照学校的顶层规划,这些学院将在二级学科的建设上实行“错位”发展。以中文系为例,未来有可能在广州南校区侧重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方面,在珠海校区则侧重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方向,考生需要在报考时多加留意。
校方表示,在广州、珠海和深圳建立的都是整建制的学院,一个学院只设在一个校区,本、硕、博都将在同一个校区完成。这一轮调整完成后,不会再出现在一个校区读两年后再迁往另一校区的情况。换言之,将来报考广州、珠海、深圳校区的某一学院专业,就意味着会在当初所报考的那个校区里完成4年的本科学业。
TIPS
中大深圳校区 2016年开始招生
中大深圳校区2018年才开始使用,但2016年起就招收少量医科学生,并先在广州校区培养。校方称这主要是为了尽快推进深圳校区建设,尽快为深圳市培养亟须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2018年深圳校区启用后,之前招的这些学生将正式进驻深圳校区,届时,深圳校区将拥有3个年级的本科生,使得校区能够较快地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2016年的高考生要注意啦,如果想要报考医科,在广州读完三年后,将有可能搬迁到新落成的深圳校区哦!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5-12/22/content_88431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