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团队使用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华南地区首例小儿外科手术。广州日报记者昨天从该院获悉,三天前,一名重度肾积水的患儿接受了高难度“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整形手术”。目前孩子各项治疗恢复良好,即将出院。此举标志着小儿外科手术正式跨入“机器人”时代。
六岁的江西男孩小黄2周前出现左侧腹部疼痛,慕名到广州治疗。经B超、核素等检查,小黄被诊断为“左尿路不完全性梗阻致左肾重度积水”。“他的病情与先天性的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有关,每千名新生儿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先天性畸形。” 中山一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徐哲指出,常规治疗手段有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传统微创手术),但如果考虑到减少孩子的疼痛、伤口更小、愈合更快等因素,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的“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效果会更好。
小黄的父母当即同意让“达芬奇机器人”协助医生为儿子做手术。手术当天,主刀医生徐哲不用像过去那样“洗手上台”,只需端坐在操作台前,手脚联动,操纵“达芬奇”的四条机械手臂,在孩子身上打孔,进入腹腔,实施手术。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仅用了2小时20分钟,比常规腹腔镜手术的用时缩短了近1小时,省时将近30%。术中出血甚少,缝合处均匀整齐。“打结是腹腔镜手术中的难点。机器人的两条机械手臂相互配合,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两三分钟打一个‘外科结’,比腹腔镜下人手要做得快,而且很漂亮。” 徐哲给“机器人医生”的技术“点赞”。
昨天是术后第三天,小黄恢复情况良好,腹部切口小且美观。出院休养一月后,他还需要回医院复诊,取出留置在体内引流和起到内支撑作用的“双J管”。
手术时间缩短 患儿风险减少
徐哲表示, 与传统微创技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众多优势,对儿童患者更为有益。对患儿来说,通过机器人进行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更少,相应降低了孩子的手术风险,同时孩子在术后恢复更快,愈合更好,能缩短住院时间。
在精确性方面,机器人的手术视野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0倍以上,能为主刀医生呈现患者体腔内三维立体高清影像,极细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同时手术器械可以模拟人手腕的灵活操作,滤除不必要的颤动,超越了人手的精确度。
在灵活性上,机器人有7个可旋转540°的手术器械,能够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精细操作,减少手术中的不慎损伤,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痛苦,而这些误损伤是医生主刀时不能完全避免的。
机器人主刀,手术的安全性有保证。“以往做腹腔镜手术,我需要悬肘操作,比较辛苦。而现在有了机器人,我在操作台上,双手保持抱球的姿势,手臂更加稳定。”徐哲说,机器人有实时监控系统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杜绝失误操作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主刀医生与病人的直接接触,可减少医生在手术中感染乙肝等经血液传染病的风险。
记者获悉,请“达芬奇”做一次手术,收取的费用主要由开机费和器械费构成。开机费1.2万元,由于每个器械的使用寿命仅有十次,一个器械每次使用需花费3000元。以小黄接受的机器人手术为例,由于使用了三种器械,手术费总共2.2万元,比普通腹腔镜手术高出一万多元。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11/20/content_3055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