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落户光明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5-11-05第SA58版 作者:韩志强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11-05 阅读量:

三年后,现遍布菜地、厂房和山坡的光明新羌、圳美片区,将崛起一座现代化高等教育园区。11月3日,中山大学与深圳市举行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该校深圳校区面积约5000亩,办学规模2万人,预计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学校将建设约20个学院(系),医学类学科是建设重点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招牌,也将落户光明新明医院。

胡春华见证签约落户仪式

当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的共同见证下,深圳市市长许勤与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共同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山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将在深合作新建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落户于光明新区新羌片区,该校区将依托光明新羌片区原有的地貌、水系,建设风景优美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园区。届时,光明新区将结束没有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历史,并由此拥有自己的重量级高等学府。

据介绍,学校将面向全球高标准招聘优秀教师。为支撑学校医学类学科发展,双方还将依托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优质资源,共同在深建设三所附属医院,开展医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校的目标,是通过10年左右努力,将中山大学·深圳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山大学办学传统、若干学科水平居于国内国际前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区,成为支撑引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辐射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重要培养基地。

中山大学表示,深圳校区将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生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在签约仪式上发言的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寄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借助深圳独特的创新环境,在管理模式、课程设置、人事制度、人才培养、学生工作等方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早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附属第七医院同时落户光明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设约20个学院,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以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招生录取分数线和学位授予标准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一致。校区将重点建设医科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为了支撑医学教育发展,促进深圳市健康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市、校双方还将合作在深圳建设三所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其中,建设中的光明新区新明医院,将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新明医院是深圳市政府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拟投资10 .33亿元,项目选址光明圳美社区,距离未来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仅数百米。医院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 .5万平方米,规划设计床位800张,目标是建成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程预计于2016年底竣工,2017年5月试运营。

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明医院建设规格颇高,将定位于国家级保健中心、医疗科研中心、危重症诊疗中心、灾难急救中心、珠三角区域性医疗中心。医院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光明新区看病难问题,大大提升区域健康医疗服务水平,还将辐射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地。

据了解,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筹建办的工作人员已于上月进驻光明新区,开展前期工作。该校区将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中山大学的医学院学生,也将前往新明医院实习。

影响

将为光明新区带来多重利好

对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落户光明新区,官方和民间均寄予厚望,认为这将大大提升光明新区的软实力,硬件建设也将得以提升。有消息称,除了校区和医院之外,周边届时还将规划建设附属中小学及幼儿园。届时,光明新区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将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储备、医疗资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带来多重利好,光明新区的区位优势也将得以提升,由此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光明新区的房价,或将再次受到影响。今年8月,深圳地铁六号线光明新区段工程施工人员进驻,沿线商品房价格应声上涨。随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落户光明,带来区域人口大幅增长及人口结构变化,周边的房价或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数据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人,其中包括本科生12000人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00-10000人。学生录取分数和学位授予标准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一致。学校拟选址深圳市光明新区新羌片区,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亩。预计将于2018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学校将建设约20个学院(系),重点建设医学类学科(主要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主要为与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等相关的工程技术学科),以及海洋科学、经济学(金融)等学科,建成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以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具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大学校区。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H/html/2015-11/05/content_8358.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