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教育报】创响中国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别报道 “创业舞台上,没有失败者”(节选)

稿件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10-22第01版 作者:刘博智 刘盾 柯进 万玉凤 陈少远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10-23 阅读量:

10月20日上午8点,吉林大学。距离三十强进四强的路演竞投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射灯将硕大的舞台照亮,悬在半空的摇臂摄像机对准了舞台中心,现场调度在对讲机里确认着舞台灯光和LED屏的情况。

候场席上,指尖上的陶艺团队抽签后第一个出场,负责人高维来回张望。中山大学普仁团队成员则在翻看PPT,字斟句酌。“切糕王子”阿迪力·买买提吐热闭着眼睛,嘴里念念有词。

在一堆西装革履中,一身白族刺绣服装的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采薇民绣”项目负责人刘玺有些扎眼。第一次登上这样的舞台,她有些怯,被台上炫目的光晃得眼晕。“不能辜负了这一身刺绣。”刘玺自我宽解让自己放松下来,这身衣服是她在云南调研时,会白族刺绣的老奶奶送给她的。

一朵朵山茶花如同在衣服上绽放,白族刺绣之美让她倾倒,“这原本是奶奶缝给孙女的嫁衣,但孙女结婚却选择穿上西式婚纱”。在惋惜中,刘玺看到云南刺绣手艺面临的困境,在很多村寨里40岁以下的人已经不做刺绣了。这正是她发起“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民族刺绣”项目的缘起。

她肩负着云南26个民族刺绣艺术的期待,站上舞台。主持人用浑厚的中音宣布:“5分钟,计时开始。”

高手过招,虽败犹荣


下午5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四强名单公布。刘玺和她的团队,被挡在四强之外。

“能走上这个舞台已经是成功了!”看着其他团队动辄获得百万千万的融资,她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别人A、B、C轮投资步步登高,刘玺却是步步艰难。

台下,对着中国教育报记者,刘玺说出了自己创业的艰难:初创时,他们将自己所有的积蓄加在一起只有3万元。后来他们团队得到滇池学院10万元创业支持,但公司依然运营艰难。

除此之外,她没拿到一分钱的商业投资,所以刘玺都是尽力去省每一分钱。每月发工资时,刘玺只给自己和5名创业伙伴发26块钱。

与120名少数民族绣娘签约后,刘玺就开始让绣娘做带有刺绣的手镯、挂饰等物品,但当时刚上线的网上销售平台缺乏客源。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刘玺就与团队成员一起尝试各种办法,连续一周多,刘玺都是在办公室睡觉。

这些困难,刘玺在台上只字未提。因为刘玺知道,她们是靠着情怀做事,但不贩卖情怀。

目前,她创办的昆明后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将云南民族刺绣跨界到互联网平台上,颠覆了云南民族刺绣家庭生产、自给自足的传统模式,开创了一条“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校(产品研发中心)+公司(销售平台)+绣娘(产品生产)”的现代化民族刺绣产业链。

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民族刺绣,让更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这就是此次参赛最大的成功了”。

另外一个“靠着情怀做事,但不贩卖情怀”的,是中山大学普仁团队负责人朱鸣华。

可就在开赛前的30分钟,朱鸣华脸色发白,喘息急促。昨天晋级四强争夺赛后,她带着团队全力尽心赛前准备工作,一夜未眠。由于连日的过度劳累,加之赛前的紧张,在四强争夺赛开赛前,她心律不齐的毛病犯了。

但在开赛后,病情缓解的朱鸣华微笑着登台,带领团队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朱鸣华带队用“互联网+医疗健康”进行创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病情监控、分析诊断、预警报警等服务。

自该项目启动后,朱鸣华投入了大部分精力,以及她在大一创业以来赚的100万元。她希望能尽快将产品上市,帮国内约2.9亿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远离“黑色10分钟”。

虽然同样未能进入四强,但朱鸣华认为他们团队已经成功,“因为我们参赛的预期目标都已实现”。

高手过招,虽败犹荣。这届大赛集结了国内同年龄层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顶尖高手,这些高手在大赛中所展现出的想法和做法,让朱鸣华和成员受益匪浅。

“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朱鸣华在大赛中所认识的参赛选手,很多都分布在她项目的上下游,有诸多合作空间。通过同场竞赛,她也发现她的项目与同龄人项目在实践方面的差距。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10/22/content_443706.htm?div=-1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