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曾宪梓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畅谈事业、人生 “我跟祖国血肉相连”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5-10-09第A06版 作者:唐林珍 柯鸿海 雷贤辉 陈萍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10-09 阅读量:

他经历了各种风浪,缔造了“金利来”品牌服饰王国。他自称只是个普通商人,却以终生报效祖国为人生目标。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最大的心愿是能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多的事情。至今,他为家乡梅州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超过2亿元。在即将举行的梅州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上,他又将捐出1万只足球,助家乡建设“足球之乡”。他,就是“领带大王”、慈善家曾宪梓。

9月22日,81岁的曾宪梓先生,在香港沙田小沥源金利来集团办公室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谈创业,他说:“创业之初的想法,除了要养家糊口,还想着报效祖国,怎么报效祖国?首先要有经济基础。所以,我加倍努力。”谈体育,他说他是超级球迷,说起足球兴奋得像个小孩子,让采访也变得轻松有趣。谈慈善义举,他说:“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捐赠这么多钱?我念书,靠的是国家一个月3块钱的助学金,从17岁到27岁从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一共领了10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为什么这么热爱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我觉得我跟祖国是血肉相连,无法分开。”

“人固有一死,我终究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我的慈善事业不会停歇,我名下的基金会已经交给儿子去打理,他们会替我把慈善事业继续做下去。”曾宪梓的话语掷地有声。

◆谈客商大会◆ 沟通世界客商和梅州的桥梁

南方日报:梅州世界客商大会从首届举办以来,您高度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历届的世界客商大会您都有参加,每次参加都有什么感受?今年世界客商大会的主题是“融汇客商力量,共创海丝未来”,您对此怎么看?

曾宪梓:梅州是“华侨之乡”,梅州侨胞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们始终心系家乡,时刻关心家乡发展。要让梅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梅州,世界客商大会就是最好的机会,也让从未回乡或很少回乡的客商常回来看看。

作为客商,我常回梅州。过去,梅州因为交通不便,来投资的企业不多,工业发展比较落后。近年来,梅州重视发展经济,根据自身特点作部署,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历届世界客商大会的举办,也为梅州带来了好项目,取得了好效果。我作为一个侨居在外的梅州人,看到家乡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

这一届客商大会的主题很好,既契合了国家的大发展战略,又紧扣了梅州的实际。历史上,梅州是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今天,梅州也应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大有作为。

◆谈足球◆ 超级球迷长期关注足球事业

南方日报:一直以来,您都非常关注国家的体育事业,在本届世界客商大会上,您又将为家乡捐赠1万只足球,请问您捐赠足球的初衷是什么?

曾宪梓:我是超级球迷,对中国足球发展也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梅州是“足球之乡”,曾经涌现“球王”李惠堂,还有好几个梅州籍球员入选国家队。梅州足球的基础是有的。

作为梅州人,我长期关注家乡足球事业的发展。1985年至1988年,我连续三年在梅州举办“宪梓杯”足球邀请赛,就是希望带动全市其他各县(市、区)足球事业的发展,提高梅州的足球水平。

藉此次世界客商大会捐赠1万只足球,并进行一场足球邀请赛,既是对世界客商大会的补充,也借此机会让世界客商都能够参与、支持家乡和国家的足球事业。当然,这也需要长期坚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谈创业◆ 勤俭诚信是成功首要因素

南方日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当下不少“80后”、“90后”纷纷投身创业,作为曾经的创业领军人物,您有什么建议给这些年轻人?

曾宪梓:我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创业。很多人想知道我是如何取得成功。我想用四个字来概括:“勤俭诚信”,这也是我的座右铭。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可以积累资金,诚信是商场里最需要遵守的原则。

在创业之初我有一个想法,我要报效祖国,怎么报效祖国?首先要有经济基础。我从领带开始逐步发展,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社会活动、政治活动中我都遵循“勤俭诚信”这四个字。

金利来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呢?如果商人没有诚信终将是昙花一现,诚信是立足点,是根本。凡是做买卖的人都要守诚信。对金利来来讲诚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金利来能够在世界各地发展得这么好,在华人世界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很重要的就是诚信经营。

◆谈慈善◆ 钱有了后怎么用更重要

南方日报:在很多人看来,曾博士您事业成功又热衷公益,很受人爱戴。对于自己,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曾宪梓:我觉得自己不及格,外界给我的评价太高了,我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更好。

我小时候非常穷,穷得你们没法想象。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时我十六七岁,那时候一个搞土改的同志看我在劳动后喜欢看书,就亲自把我送到了学校,对老师说,这个孩子很苦,家里情况也不好,要多关照。我才开始有书读。我念书,靠的是国家一个月3块钱的助学金,从17岁到27岁从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一共领了10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是祖国抚育我成长的。所以,我创业成功了,有能力为社会为祖国做点事情了,当然要尽最大的努力。

别人常问我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捐给公益事业?用来投资做生意,用钱来生钱岂不是更好?但我认为:钱,没有饭吃时很重要,但在有了之后,怎么去用就更重要。难道去花天酒地吗?我选择帮助穷苦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回报祖国,我自己心里觉得很高兴,这是我人生的乐趣。我的家人也支持我的做法,他们自己也捐资做慈善。

◆谈梦想◆ 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

南方日报:曾博士您的“中国梦”是什么?您自己的梦想都实现了吗?

曾宪梓: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也是我一生的抱负。

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很理解自己,我是怎样出生的,怎样发展的。我不是很有钱,但够用了。青年人应该知道,要干大事,先学做人,永远不要只是为了赚钱而奋斗。

我曾发誓:只要金利来不破产,只要曾宪梓不死,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现在看来,金利来是不会破产的,但我终究会走的,所以我把我创立的教育基金会、航天基金会和体育基金会都交给了儿子,让他们接棒把基金会继续下去。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10/09/content_7474752.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