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40分钟左右的“唇枪舌战”究竟要付出多少?你一言我一语的交锋背后,他们想要“吵”赢的究竟是谁?日前,新快报记者专访了时隔12年,再次问鼎世界顶级辩论赛——第五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的中山大学辩论队,他们之于辩论的陈述,更像是在创造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里辩手们需要不断过招,直至“内功”耗尽为止。
辩论就要强强对决 否则就会像秃笔翁遇到令狐冲
中山大学辩论队击败新加坡国立大学辩论队,问鼎世界顶级辩论赛——第五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这是2003年中山大学辩论队夺得国际大专辩论会华裔组冠军后,时隔12年再次拿到世界顶级辩论赛的冠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方)vs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反方)”是决赛的辩题,中山大学辩论队抽签抽中反方。
“攻击性很强”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辩论队是去年的冠军,正因为对手很强大,他们反而越战越勇。多次使出“绝招”——用强大的知识积累“碾压”对方,并不时释放“烟雾弹”,迷惑对手。
作为中大辩论队队长的荣圆梦觉得,棋逢对手,高手过招会让辩手们发现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这让辩手们收获了难以言语的快乐。否则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的辩手,就会像《笑傲江湖》里的秃笔翁遇到了令狐冲,使出了得意招数,却遇上了一个根本不接招的对手,一鼓的作气瞬间衰竭。
她至今还记得比赛当天的点滴,尤其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对方以“孔子困陈蔡”的事例发起攻势时,“历史迷”池也不仅以更翔实的史实直指对方归因错误,还以庄子和惠施一例进行“反扑”,最后如愿夺冠。
“但夺冠并不是我们的立论说服了对方,正反双方是永远不可能说服彼此的,我们只是说服了评委和观众。”荣圆梦笑着说,辩论就是这么有趣的一件事,“斗得”七窍生烟的正反双方为的只是场外观众。
队友之一的赵帅也同意这种说法,一个成功的辩手需要让受众最大限度地承认她的观点。如果一番理论之后,观众不由自主地鼓掌,发出笑声,她的效果便达到了。辩论并不是争夺,而是一个说服的过程。
辩论“江湖” 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虽然赛场上只有四位辩手,但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其他队员也会一起搜集和整理和辩题有关的所有资料,这项工作的任务量非常巨大,需要翻览各国历史,下载最新的学术论文,以找出更充分的事实证据,或者是修补逻辑,从其他方向找到辩驳的突破口。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陪辩手一起做攻防模拟,力求让每个辩手的功夫都能修炼得大有所成,从基因中突变的信息到埃及的考古发现等,无不能为之所用。
不难想象,台上短短1小时的辩论,其实耗费了台上台下辩手们巨大的心力。把一场辩论比作一场耗尽内功的“比武”一点也不夸张。“打完下来一般都要歇一歇,太累了。”荣圆梦说。
中大辩论队队员、本次的教练之一肖力告诉新快报记者,“有的队友为了训练每天要花2个小时在路上,在训练比赛之外还要保证学业、准备考研,决赛周每天只睡6个小时。其间还要进行无数场头脑风暴,破题、立论、推翻、再立……”
一场正式的比赛前往往需要多次模辩的打磨才能让他们觉得无懈可击。他们会在模辩中,头脑风暴出对方预先能够提出的大部分论点,然后在模辩中不断回击,场上很多的漂亮的回击其实都是反复训练的结果。
赵帅解释,“这是因为立论的建立就像解数学题的公式,公式有漏洞是一定解不出正确答案的。所以要从不同的方面反复验证公式,有时漏洞甚至到最后一天才被发现。”
“江湖”的各色高手 有人会一阳指,有人会打狗棍
默契是因为辩论队员被训练得性格相似?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整个中大辩论队里的辩手各有特色,有像马薇薇一样犀利的,也有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型的。这就好比江湖上齐聚的各色高手,有人会一阳指,有人耍打狗棍,什么门派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样都武艺超群。
荣圆梦是一个“非典型”辩手,她说话的声音很轻,语速和语调几乎不会发生变化。辩论队里的另一名成员康亚婷对她的评价是:“鲜有情绪激动之时,冷静型选手,能在队员跑偏时迅速回归主题。”
康亚婷自嘲道,相比荣圆梦自己则随意的多,“有时打嗨了,我会进入单纯攻击对方的状态,声音也会高八度。”
学生物的赵帅大一时入选学院辩论队,辩论对于这个还懵懵懂懂的工科女孩来说,就是一场场的演讲。那时轮到她发言时,她就会用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对方,“怒气冲冲”地告诉他们,你们说的全是“错的”。在一场又一场的冲锋陷阵中,“狠角色”赵帅开始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她更像辩论队里的“军师”,辩论时讲究策略。当找不到理由辩驳对方时,她会试着先把对方的论据拆开,没法直接攻破,她就一点点地削弱对方,“告诉他,这一点没有你说得那么完美。”
善辩等于孤傲? 爱辩论的人更能倾听
善辩并不意味着孤傲。中大辩论队队员、本次的教练之一林瀚说,“外界常常对辩手有误解,认为他们能言善辩,不好接近,也怕吵不赢。事实上,爱辩论的人更能接受各种声音”。
在他看来,非黑即白,非正即凡的辩论态度是在比赛时才会出现的,“因为比赛必须撇开‘本能’。”林瀚坦言,有时辩手抽到的方向并不代表他们自己认同的方向,但在寻找论据支持自己都不太认同的观点过程中,就会渐渐看到事物的多面性。
“欢迎更多同学来和辩手交朋友,大家一起聊天一起碰撞,享受思辩之美。”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5-10/11/content_81247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