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4日晚,中大五院40余位专家正式建立恶性肿瘤治疗多学科协作团队,并举办了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上就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多学科协作诊治进展分别进行介绍和学术讨论。
据了解,临床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源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率先提出这个概念,通常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一般包括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在欧美国家,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已成常态,英国甚至已经立法,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需经过MDT综合治疗。”中大五院肿瘤化疗科主任医师张红雨在当天做MDT模式的介绍时如是说。作为资深肿瘤内科专家,他认为MDT诊疗对于挽救肿瘤病人是无可替代的诊疗模式,目前在中国大的肿瘤中心已经开展这一治疗模式,它也将成为中国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
中大五院普外科博士、留美学者大外科副主任李坚介绍,目前大约有25%的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已经发现存在肝转移,在以前这属于肿瘤晚期,只能进行姑息治疗。而近20年来,随着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推进,对于这部分患者的认识和治疗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
中大五院副院长樊韵平表示,目前中大五院拥有博士学位的医学专家共有60余人,这些专家均在国内外最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学习或工作过,他们将会应用目前学科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手段,包括肿瘤外科的微创手术、射频消融、生物免疫治疗等,给患者最适当的治疗,切实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造福珠海本地癌症患者。
原文链接:http://www.zhuhaidaily.com.cn/text.php?ud_key=69929&ud_date=201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