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陈春声成为中大改革开放以来首位文科教授任党委书记 大学要办1000年 规划要做100年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5-09-19第02版 作者:吴少敏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9-19 阅读量:

9月18日,中山大学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组部干部三局巡视员、副局长钟海东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关于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任职的决定,任命陈春声担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因为年龄原因,郑德涛不再担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庆顺,中大校长罗俊参加了任命大会。

今年56岁的陈春声是一名老中大人,本科、硕士求学于中大历史系,博士毕业后回校执教。历任历史系副主任、主任,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这次,他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大首位文科教授担任党委书记。

罗俊在任命大会上说,陈春声对中大有着深厚感情,是教授们的好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工作能力得到广泛肯定。陈春声说,如今,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人心向学成为师生的共识,正在积累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和大学文化,继承发扬中山大学的优秀办学传统,争取早日实现文理工医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

任命后的第一时间,南方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史学大咖陈春声接棒中大书记,“罗陈配”将给中大带来什么?》引发了中大师生的热议和转发。中大师生在网上纷纷留言“祝贺春哥,中大加油!”对新书记表示祝贺和期许。

陈春声是著名的历史学者,还是一位通达睿智、富有战略眼光的大学管理者。

陈春声年轻时已负盛名。他的博士论文《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先后获得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传为学界佳话。他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史)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历史学会会长,是历史学术领域的执牛耳者。

说起陈春声,很多中大师生都提起他招牌式的爽朗笑声、浓浓潮汕口音的幽默话语,学生粉丝亲切地称他为“春哥”。

有人评价,陈春声遇到再难的问题,都显得举重若轻,善于“放在历史长河”里衡量处理每一件事。他统筹4个校区发展、推动通识教育、善待学生,强调“办大学的眼光要放长远,大学要办1000年,规划要做100年。”

观察 “罗陈配”:要对得起来中大读书的学生

今年1月,中科院院士罗俊从华中科技大学调任中山大学出任校长。8个月后,陈春声履新中大党委书记,外来的理科院士校长搭配本土的文科大咖书记,“罗陈配”正式亮相,给中大、外界带来很多期待。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罗俊接任中大校长之后,陈春声一直配合罗俊一同绘就了中大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蓝图。

根据规划,中大将按照“三个面向”、“三大”思路,把“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面向”作为学校发展指导思想,最终实现文理工医的全方位发展。树立“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的“三大”的基本思路,引进一批帅才,组织大团队,组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尽快提升中山大学的学科水平,力争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

陈春声透露,中大正在推动三大科学工程成为国家级工程,这3个工程规模都是上百亿的,具体就是,推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成为国家级科研平台;筹建精准医疗国家实验室;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实施“天琴”计划。中大希望建设一个国家实验室,再建设4至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珠海校区将是中大的发展重点。今年7月中大与珠海市签订协议,预计投入30亿元,珠海校区将开设13个整建制学院,全校40%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会去珠海,被称为“到2020年在珠海复制一个中大”。

陈春声说,中大不会增加学生的总规模,不会因为珠海校区要发展就增加招生人数。然而,在学生不增加的背景下,未来5年中大的老师和科研人员的数量将增加一倍,向国际标准看齐,并推动小班教学,老师就有充裕的时间为学生改作业、与学生交流心得。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9/19/content_7470051.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