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媒体中大

【深圳商报】中大教授解读《琵琶记》

稿件来源:深圳商报2015-09-07第B5版 作者:魏沛娜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9-07 阅读量:

【深圳商报讯】日前,“说文解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家宣讲系列”首场讲座在罗湖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黄仕忠讲解中华古典戏曲名剧《琵琶记》。据了解,该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市文联、市阅读联合会、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主办,深圳市罗湖区图书馆和深圳市杂文学会承办。

“高明的《琵琶记》,就是在元末南北戏剧交融之后的产物,它代表了宋元南戏的最高成就。”当天讲座上,黄仕忠通过活泼生动的语言、深入的分析,带领观众一起走进《琵琶记》蕴含的丰富世界。黄仕忠讲道,《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这是一个书生发迹负心婚变的故事,贫寒的蔡二郎因高中状元,入赘相府。不仅不认赴京寻夫的结发之妻,而且放马踹死其妻赵五娘,最后负心汉遭雷劈死。

到了元末,高明的《琵琶记》则是一个孝子贤妻的故事,从传统的忠孝伦理的角度来构建一个悲剧,这出伦理悲剧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内涵十分丰富,完全可以说是有着中国传统伦理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特征”。黄仕忠说,《琵琶记》被明人视为“传奇之祖”,明代传奇的兴起,便是在《琵琶记》开拓的道路上前进的。

在黄仕忠看来,虽然《琵琶记》不像《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古典名剧那样,以“永恒”的爱情故事而表现得哀艳动人,但它切入到传统中国人的生活里,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情状的真实写照。“它也是最富中国特色、记录古代人生活的悲剧作品。所以,《琵琶记》这部作品,值得我们更加重视。”黄仕忠强调,伟大的文学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所有的人。若其解说只能限于一个时代,那便非文学意义之确解。打动我们的,往往并非我们已经意识到的原因,所以,要用心去体悟,用心去沟通。

据了解,“说文解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家宣讲系列”是“说文解字·中华经典古诗文名家公益课堂”的延续,该公益文化项目自去年举办以来,受到了深圳读者的热情欢迎,听众场场爆满。

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许石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文化今日有复兴之势,这是多年来各种各样的国学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学国学,犹如改良环境,不能急功近利,要扎扎实实,与其到处听宏观的大水漫灌的大道理,不如从具体的字词篇目入手,如有针对性的滴灌,日积月累,慢慢地培养人多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坚持下去,肚子里装下曾国藩说的“百篇烂文章”,则自然能涵养胸襟、变化气质,帮助人养成君子人格,最终成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的自然生长和健康延续,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名家学者的梳理下,必然令人豁然开朗,收益多多。尤其要说的是,今年的主题设定,对于中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开阔胸襟、开拓思路和眼界,一定有非常好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从9月到11月底,该活动将继续邀请刘斯奋、董上德、师飚、华锋、杨东林、问永宁等学者开讲,深入解读中华经典古诗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密切关系,理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流关系,帮助听众深入理解,以资修养。

原文链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5-09/07/content_3328204.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