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岭南主题展馆和岭南文化讲座吸引大批读者 书香节刮起“最炫岭南风”(节选)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5-08-20第A08版 作者:陈龙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8-20 阅读量:

岭南文化是南粤之地的千年明珠,凝聚着岭南人的文化情感和历史体认,也是岭南人的精神栖息地。2015南国书香节不仅为读者呈上了一系列特色岭南主题展馆和图书展销的文化大餐,还为读者献上多场内容多彩的岭南文化讲座,刮起最炫岭南风,让广东本土读者更深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也让非本土读者领略岭南文化的魅力。

头啖汤 老广州谈岭南文化

“羌族跳舞的时候是翘起脚的。”80岁的广州老西关、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跷起腿摆出“羌”字的姿势。这不是什么戏曲表演,而是在学而优书店2015南国书香节的“岭南文化”系列讲座第一讲“我所理解的岭南文化”中,黄天骥老师幽默风趣地为大家解释“羊城”的来历。

关于岭南文化的特点,流行的说法是“务实”“包容”,黄天骥认为“务实”和“包容”更准确地说是岭南文化的基础和底色。而广州的“羊城”别称和五羊传说,正是广州的务实和包容的最佳体现。“老一辈岭南人务实,所以实事求是,承认落后,仰慕中原文化。”黄天骥如是说。“羊城”和“五羊传说”实际上说的是,以“羊”为代表的羌族后代的中原文化南迁并被岭南人学习的历史——这体现了岭南的务实。而五羊传说里羊含着岭南特有的麦穗,则是岭南人善于包容、将中原文化融合到自身的体现。

谈到对岭南文化的传承,黄天骥评论道:“发展不同地方的文化,才能表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而粤语则是岭南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对乡土文化的判断不能失误,教育者的眼光应该放宽,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不要忘记粤语的教育。

黄天骥表示:“爱家与爱国是不能割断的,爱自己的乡土,寻根就是爱国!”他鼓励广大读者主动传承粤语,也寄望年轻一代的岭南人能从身边的小事,从身边的乡土文化中寻求感悟,多了解岭南乡土文化。

主菜盘 粤版书籍齐聚一堂

南国书香节立足于弘扬岭南民俗特色,在多个场馆设立主题展区,不仅展出本土粤版图书,还特设《广州大典》专题展馆,展出纵跨广州两千年的珍贵历史文献,传承广州历史文化。

其中广东馆汇集了多家出版社出版成果,包括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为广州市民倾力打造了粤版图书盛宴。据了解,南国书香节重点推出的岭南文化主题图书主要分为广东民俗、学术古籍类和史料文献等几类,包括《寻味广东丛书》《岭南文库》《黄埔军校史料汇编》《叶名琛档案》等图书,受到不少读者的关注。

在由将近300本《广州大典》书册组成的数字“520”前,不少读者驻足拍照留念。“520”代表的是《广州大典》系列图书共520册。这部典籍编纂过程前后历经10年,地域覆盖清代中期广州府所辖区域,可以说是岭南文化的又一代表性力作。

一位女士带着孙子来看《广州大典》,他们是地道的广州人,在报纸上看到南国书香节展出《广州大典》的消息,所以来现场饱一饱眼福。据工作人员介绍,《广州大典》有网络版本,读者可在网上阅读,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等图书馆都会有《广州大典》,读者也可在这些图书馆阅读实体书。

《广州大典》收录了历代广州人士及寓贤著述、有关广州历史文化的著述以及广州版丛书,大体依经、史、子、集、丛五类而分。此次编纂,征集范围扩到海内外,收录了历代共4064种文献,展示千种经典里的广州城市记忆。

此外,广东联合图书展销区特设广州专题和特色工艺品专区,推出品类繁多的特色广州出版物。据悉,迄今为止该展区最受读者欢迎的岭南特色广州书籍包括《广州掌故》《老广新游》《广府童谣》等图文并茂的图书,涵盖广州饮食、岭南民俗等内容,为读者呈现最富特色的本土文化。

而精美独特的广州手工艺品也令不少人停驻。广州骑楼模型、舞狮摆设和形态各异的岭南特色明信片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8/20/content_7460897.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