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7月26日,中山大学举行聘任仪式,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陈新滋教授为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聘任仪式上,罗俊校长、药学院黄民院长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院与陈新滋院士签署聘任合同,罗俊校长向陈新滋院士颁发教授聘书及校学位委员会主任聘书,标志着陈新滋院士正式成为中大一员。
陈新滋院士是广东台山人,197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1979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先后任职于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2007-2010年任副校长)、香港浸会大学(2010-2015年任校长)。
陈新滋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有机化学专家,在均相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手性药物合成及新型高效的手性配体及催化剂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威望。陈新滋在有机化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SCI研究论文500余篇, 被引用7000多次,主编学术专著7部,拥有美国专利30项和中国专利145项。陈新滋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同样成绩斐然,成功向国际化学和制药跨国公司转让专利技术多项,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在新药研究方面获得1项临床批文。
陈新滋院士积极参与和推动内地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促进两岸三地,特别是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的主持下,内地十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及香港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了一个开放性实验室——“手性科技开放实验室”,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手性科学研究的发展。陈新滋曾任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并先后担任多个重要学术团体顾问及专家。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陈新滋为促进内地和香港的交流融合,积极建言献策。他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身体力行,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新滋院士现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曾于2002-2007年间兼任该院首任院长,为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熟悉学院各项情况并长期为药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成立了中山大学精细化工与药物合成工业研究院并作为负责人,推动该研究院持续稳定发展。
中山大学十分重视吸引人才,几任校领导不遗余力延揽人才,诚挚邀请陈新滋院士回中山大学工作。受学校几任校领导的真情打动,陈新滋院士欣然应允于今年6月底卸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后加盟中山大学,并于7月份正式来到中山大学药学院开展工作。
中山大学引进陈新滋院士,旨在依托陈院士的学术水平和感召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打造高水平的药学学科创新平台,整合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建设高水平的药学创新团队。
(2)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领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或其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围绕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在药学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提升中山大学药学一级学科的整体水平,使中山大学的药学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整合中山大学药学研究相关资源,成立中山大学药物研究院,开展创新药物研究,为中山大学新药创制提供支撑。
(4)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推动中山大学药学与化学领域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
(5)通过与国际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提升药学及相关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
陈新滋院士的加盟对中山大学药学院建设一流学科、拓展研究范围、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粤港两地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将起到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