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今日上午,著名不对称合成化学专家陈新滋院士正式全职加盟中山大学。这是今年1月,罗俊到任中大校长以来,引进的第三位院士。截至目前,中大已拥有全职院士10名,双聘院士10名。聘任仪式上,校方还透露,中山大学将成立药物研究院,开展创新药物研究。仪式上,罗俊首次动情谈30年前的中大情结。
中大再聘全职院士,目前全职院士共10名
上午的聘任仪式,简单而隆重。
中山大学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陈新滋教授为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罗俊说,作为中大校长,要追求中大的目标,就是把中大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过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各方面领军的帅才,学术骨干”。罗俊介绍,陈新滋院士是他到任中大校长后,签的第三位院士。“三位学术带头人,对三个不同学科方向,将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据悉,目前中山大学拥有全职院士10名,双聘院士10名。
此次陈新滋被聘为中大学位委员会主任。对此,罗俊表示,这是重要的一个工作。他说,“合适的大学章程,作为学校的行为准则,议事依据,教授治学章程,非常重要。”
中大将成立中山大学药物研究院,开展创新药物研究
记者获悉,陈新滋院士6月底卸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后,即欣然应允加盟中山大学,并于7月份正式来到中山大学药学院开展工作。
陈新滋院士现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曾于2002-2007年间兼任该院首任院长。
校方表示,中山大学引进陈新滋院士,旨在依托陈院士的学术水平和感召力,打造高水平的药学学科创新平台,整合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建设高水平的药学创新团队,使中大的药学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透露,将整合中山大学药学研究相关资源,成立中山大学药物研究院,开展创新药物研究,为中山大学新药创制提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中大药学院将有更多的成果转化。校方称,陈新滋的到来,将带领和推动中山大学药学与化学领域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服务。
花絮1
罗俊谈30年前的中大情结
“我很幸运,60多岁的人在这么好的学校开始,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聘任仪式上,大家聊得都很轻松,先是陈新滋院士透露,其实他在53年前,1962年在中大附中念书,“很多人不知道,中山大学是我的家。”
他说,此番正式回中大,算得上“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53年再回到这里,是“回家”,很亲切。
这也勾起罗俊的回忆。
罗俊说,人的一生有很多驿站,但重要的驿站不是很多。
“30年前,当年华中工学院没有物理学的硕士点,中大收留了我,给了我一个学位,所以中大是我的母校。”他说,尽管只有简单的三天,但对他有很深的印象。
“当时说派我去某个学校当校长,我一开始是排斥不愿意的。但后来说是中大。”罗俊说,他来了。
“这种停顿,是跟30年前,突然有一个时空的穿越和交集。30年,把某些东西给忘记了。但这次任命,让我回想,在那个小楼呆过的三个晚上。楼还在,我来了以后还去看了。我有深深的感受。”(萌萌的,煽情有木有)
罗俊全程脱稿,讲得动情。
花絮2
郑德涛书记主动谈自己的卸任
聘任仪式上,中大党委书记郑德涛也发表即兴说话。他说,“在中大,人才引人才,人引人,非常重要”。
郑德涛与陈新滋同龄。“我以同龄人身份,对于陈院士做的重大选择,重新加盟中大非常欣赏和感谢。”
接着他主动谈及自己。“作为65岁的年龄,我也即将卸任”。他回顾近20年来,说中大不断向前发展,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一个必须引以自豪,坚持下去的,便是人才强校,不仅注重青年人才,也注重领军人才,领袖式人才。
郑德涛说,人才强校由黄达人校长时期启动,到许宁生时代贯彻,罗俊校长在短短时间内身体力行大力推动,并放在重中之重。“如果继续得到持续发扬,中大一定会发展的更好。”他说,“在我卸任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中大的文化。”
不过,关于这一事宜的具体动态,记者暂未获知更多。
链接
陈新滋院士在药学领域有多牛?
陈新滋院士是广东台山人,197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1979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先后任职于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2007-2010年任副校长)、香港浸会大学(2010-2015年任校长)。
陈新滋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有机化学专家,在均相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手性药物合成及新型高效的手性配体及催化剂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威望。陈新滋在有机化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SCI研究论文500余篇, 被引用7000多次,主编学术专著7部,拥有美国专利30项和中国专利145项。陈新滋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同样成绩斐然,成功向国际化学和制药跨国公司转让专利技术多项,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在新药研究方面获得1项临床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