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放弃在美国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80岁时还每周出3次门诊,病人行动不便他亲自上门,说“就算爬,也要去给患者看病”……这是我国神经遗传病学的奠基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简称“中山一院”)的刘焯霖教授。
6月29日晚上,中山一院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暨中山一院“最美党员医生、护士”颁奖会。经过一个多月的评选,结合82.8万票的微信投票,选出了包括刘焯霖在内的10名党员医生和10名党员护士。
最美医生:80岁还每周出3次门诊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从医六十载,勇斗帕金森;甘为他人梯,潜心育英才。一句‘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承诺,成就一生无悔的奉献……”颁奖词毕,87岁的刘焯霖教授缓缓出场,掌声雷动。
刘焯霖是我国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权威,本可离休安度晚年,却放弃在美国与家人团聚,回国当神经科博士点“开荒牛”。如今他孤身一人在国内,省吃俭用,甚至一个盒饭分两餐吃,但3次额外交纳万元党费,并拿出积蓄10万元,设立神经科奖励基金,鼓励勤奋好学的年轻医生。
在80岁高龄时,刘焯霖还每周3次出诊,专门开设周六门诊,方便患者,病人行动不便他还亲自上门,还在中山一院神经科首创“家庭病床”服务。
好学生不学医?招考分数高着呢!
如今正是高考招生季,网上也传出“高考分数人医不如兽医”的说法。“当医生是崇高的职业,中大医学院的招生分数也是年年居高不下,并不像网上说了‘好学生不学医’,希望有志学医的学子都勇敢报考医学院。”肖海鹏直言,当医生不能“向钱看”,“我们很多教授一年收入都比不上在国外同级别教授一个月的收入,但他们始终热爱这个行业,因为他们享受救死扶伤的过程,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前不久,省卫计委公布了省医师协会2014年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在广东医师群体中,超七成不同意自己子女从医。
“父母的看法未必是孩子的想法,关键是尊重孩子的兴趣。有人不考医学院,并非不热爱这个职业,而是有更感兴趣的专业。”肖海鹏认为,要理性看待这“70%”,“我们很多教授的父母也未必是医生,但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好医生,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热爱这个职业的”。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7/01/content_7444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