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公园里有不少湖泊、池塘,由于水不流动,变臭、变黑的情况时常发生。中大校园内的康乐湖正在进行湖水生态透析的试验,使用微生物“吃”污水,才进行三个多月,水质已有明显改善。
昨日,记者在中山大学康乐园看到,校内的一个湖正在进行生态透析机的试验,湖边一台约2立方米的全封闭机器24小时对湖水进行过滤处理。尽管康乐湖周边有市政管网,但餐饮废水、厕所污水还时有流入湖中,整个湖呈现墨绿色,水质不佳。
参与这一试验的中山大学陆勇军教授表示,从春节开始进行试验,20多天就能稳定处理,为了进行对比,特别把康乐湖从中间隔开,一半将湖水抽上来通过机器过滤后再排放回去;一半湖水不进行处理。陆勇军表示:“进行过处理的那一半湖水已经由原来湖水在劣V类,处理后现在基本上能达到IV类水。尤其是藻类大量减少,表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降低。”
究竟是什么技术使得湖水变清了呢?参与该技术研发的华南理工大学彭建勋教授告诉记者:“这个全封闭的机器看上去很小,但细菌和微生物附在弯曲褶皱的介质上,如果全部摊开,相当于6个足球场的面积,而且通过控制污水在机器中的流向和流速,一滴污水从进入机器到出来,实际上需要6个小时,相当于经过一条弯弯曲曲的河道。而这个机器可以根据现场处理污水的污染程度和数量而量身制作,使用寿命可以达到50年。” 陆勇军表示,机器中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数量级在百万个以上。
现场取水对比水质
工作人员从湖中现场取水,发现没有经过处理的湖水颜色明显深,呈现黄绿色,比较浑浊(右);而经过处理的湖水颜色要淡很多(左);从机器中排放出来的水则非常清澈,肉眼看上去与自来水无异(中)。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6/12/content_2945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