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广东高校“抢建”创业学院(节选)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5-06-12第A24版 作者:贺蓓 尹来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6-12 阅读量:

当创业的号角一再被吹响,各大高校之间比拼的不再仅仅是创业人数、创业竞赛、创业项目……创业学院作为创业人才的储备库、智囊团也被摆到日益重要的位置上来。

广东省教育厅最新数据显示,125所省内高校中,有35所设立有创业学院,加上未统计的10多所高校,全省设立创业学院的高校接近40所。这意味着,1/3高校都专门设有创业学院。更多创业学院则在“抢建”筹备中。

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也是这一轮创业的生力军之一。今年5月,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资金支持政策保证等提出明确要求。

其内还提到,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系统性,对高校创业教育画出具体路线图。

全省约1/3高校设有创业学院

在广东,高校的创新创业起步较早。以暨南大学为例,早在2003年就成立有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是早期的创业教育探索。最近五年,陆续有不少高校专门开设创新创业学院,来牵头和组织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据目前查阅,中大2009年11月成立创业学院,是国内第一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之一。

截至目前,记者从省教育厅提供的数据显示,省教育厅统计的125所省内高校中,有35所设立有创业学院,加上未统计的10多所高校,全省设立创业学院的高校接近40所。

团省委方面数据称,全省已经建立创业学院(协会或社团)225个。采用公益性聘用等方式,全省已组建创业导师团97个,聘请导师2181人。全省已线上线下培训创业青年超过262万人次。

创业班大多采用项目导师制

南都记者梳理几个典型高校样本发现,广东高校创业学院在机构设置上大致分两类,一为挂靠在管理或商科学院之下,另一类则是整合包括团委、招生就业处等校内多部门资源重新组建学院。师资上,除了个别学院采取专职教师独立编制外,多数为本校相关专业教师兼职。

不同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各有特色。不过,均设有面向全校的通识创业教育,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在此基础上,采用面试、笔试、比赛等途径选拔一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进入到“创业精英班”,人数在30—60不等。

对于创业班学生的培养,几乎都采用项目导师制,具体模式则多元化,如华工的闯关训练营结业,中大的修满75学分拿双学位,也有精英班课程的训练等方式。

中山大学 创业黄埔班可拿双学位

学院风格:2009年在管理学院基础上成立

课程设计:8门选修课+创业黄埔班

创业支持:学院提供创业竞赛支持平台和孵化平台,学生新创企业可获得场地等支持,也会引荐风投提供指导帮助。

中山大学是国内第一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之一,2009年11月,在管理学院创新创业研究的基础上,中大创业学院成立。

“培养有商机识别者,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学生去新创企业,但不鼓励所有人都去创业。”中大创业学院行政总监靳祥鹏认为,创业学院是基于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创业黄埔班考录比3:1

目前,中大创业学院的教学分层级进行,首先是面向全校的创业通识教育平台,开设有8门选修课。继而,面向大三以上有激情有创业经历的学生,通过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等三个层级,开展专业创业教育。“达到75个学分可获得工商管理的双学位,大概有1/3的通过率。”

2009年,创业学院黄埔班第一期面向全校招新,首届47人次,后每期招收50人,去年增加到60人。“考录比大概是3:1。”每个进入到黄埔班的学生,根据自身从事的创业项目可申请获得5000元/人的天使基金。

具体到课程上,中大将毕业设计、商业竞赛与商业计划书写作、企业委托专项创业实践与实习、创业投资与创业家讲座四类课程横跨学生三年的学习阶段。此外,学院还提供创业竞赛支持平台,三导师制,以及创业孵化平台。“学生新创企业能在孵化器获得场地等支持,也会引荐风投提供指导帮助。”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截至2014年的数据,中大创业学院拥有40多位资深教师,聘请60多名业界专家为创业导师,开设6期创业黄埔班,累计培养309人,累计获奖263人次,其中国际级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66项,128人次,省级奖项49项,103人次。

在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方面学院给予支持,对审批合格的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资助。近五年共运作项目132项,正式注册公司30多家。

“本科生创业基本依托于互联网,是灵感迸发的一些想法,过于理想化,欠缺资源、渠道、资金,也缺乏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商业敏锐。”靳祥鹏给大学生创业热潮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大学生尤其需要稳住心态,把知识积累得更雄厚一些,有更多冷静的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5-06/12/content_3432121.htm?div=-1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