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维吾尔族小姑娘阿依古丽出生在中国最西北部边境。从出生起,她不曾看过一眼美丽的家乡,直到不久前,在两个广州眼科医生的接力帮助下,她才第一次看清爸爸妈妈的面容。
广州日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在该院援疆干部罗益文副教授和角膜病专家袁进教授的联合救治下,小古丽和一个同龄维族男童移植了一个汉族小妹妹捐赠的眼角膜,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阿依古丽的家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哈日布呼镇赛里木湖旁的一个小村庄里。她虽看不清,却分得清白天黑夜,靠摸索在家里走动。她很聪明,大人不在家时,会自己照顾自己,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她靠听觉分辨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但是,有时她会摸到门外,听其他小朋友说话玩耍,对这个她不曾看过的世界充满向往。
角膜长白斑 她靠听声辨人
小古丽患有先天性双眼角膜白斑,白斑很严重,右眼已萎缩,左眼能看到光。
为给她治好眼睛,小古丽的爸爸带她走遍了新疆医院。然而都说娃娃还小,没到做手术的年龄。今年五月中旬,听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了广州的眼科专家,小古丽爸爸又一次马上带着小古丽踏上求医之路。罗益文是中山眼科中心眼外伤科副主任,2014年9月来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援疆工作。
今年5月13日,爸爸抱着阿依古丽来到罗益文的诊室,坐到裂隙灯前。
“娃娃得的是双眼先天性角膜白斑,右眼球萎缩。左眼可尝试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可以提高部分视力。”罗益文告诉孩子的爸爸,小古丽患的是双眼先天性角膜白斑。
“只要能看到一点点东西,我们也要给孩子治病!”小古丽爸爸说。对小古丽能否进行角膜移植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罗益文副教授心里也没底。小古丽仅4岁,右眼已萎缩,完全丧失视功能,无复明的机会。左眼现在能辨认光线,是非常宝贵的视力。
5月13日晚,罗益文副教授联系到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科的同事袁进教授,5月14日便把小古丽各项检查单通过网络传给袁进。袁进看了检查结果后,认为有把握做手术。恰巧,他受邀于5月17日赴新疆眼科年会做学术报告,决定一抵达就先为小古丽安排手术。
三岁脑瘤女孩捐出眼角膜
5月14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来自焉耆的3岁汉族小朋友小云(她患有脑瘤)病情突然恶化,其父母提出了要捐献女儿器官的愿望。小云最终捐出了肝脏和眼角膜。
5月16日下午6时多,袁进教授飞抵乌鲁木齐,直接来到病房对孩子进行术前的再次评估,并立即进行夜间手术,捐献的角膜成功地移植到了小古丽的左眼。当晚,袁教授又为另一名因眼外伤失明的维吾尔族小男孩成功实施了角膜移植手术。
康复的小古丽有生以来第一次看清了爸爸妈妈的面容。她脱下病号服,穿着鲜艳的连衣裙,戴着红色小花帽,抱着广州医生送她的布娃娃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6/12/content_2945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