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新快报记者偶然拍摄的“最美护士”为病童读书的照片在朋友圈广为转发,大家纷纷评论这是温暖又充满正能量的照片。昨日,记者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走访时感受到,护士们都有一颗普通的“天使”心,没有足够的奉献精神,做不了护士,她们常常站在离病魔很近的地方,默默地为病人传递着爱、坚强与希望,她们的汗水和委屈鲜为人知,她们需要的是对她们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关怀和支持。
1、“一点额外的付出会让你收获许多”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号楼15层儿童肿瘤科,患者们或挂着吊瓶,或配合检查治疗,或静静休息。病房干净、温暖而明亮。住上几天,这里的护士就会成为他们最熟悉的人。
几颗糖果时常放在蔡瑞卿的白色护士服口袋里,用来奖励小患者。她喜欢为她的病人做一些特别的事情。“多做”的事情额外占了她日常工作的三分之一时间。
“为什么呢?”她说,“一点额外的付出会让你收获许多。”
童童已去世9年了,但蔡瑞卿记得,那是8岁童童在院内过的第二个生日了。她当时已说不出话,但大家说要给她切蛋糕时,她伸手要妈妈将她抱出病房,指了指护士栏“蔡瑞卿”的名字,意思就是要邀请这位照顾她的护士姐姐一起吃蛋糕。不久,童童离开人世。蔡瑞卿陪着哭成一团的家属流下了热泪。这个邀请也让她始终铭记感动。
毕业于中山大学护理系的蔡瑞卿,开始从事护士工作时,工作赚钱是她最简单的想法,但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工作,于是,她一直做下去了,如今,她成长为护士长,在这一行坚持了13年。
面对了太多生离死别,蔡瑞卿不像刚工作时那样情绪容易波动,“我还有项工作,就是对病人进行临终关怀,对家属进行延续治疗,让他们早日走出痛失亲人的阴影。”童童的父母至今逢年过节会问候蔡瑞卿,前段时间,他们还带上了第二个孩子,回医院看望了她。
在这里,新旧病人穿梭而来,每个季度化疗的患者有1000多人,蔡瑞卿用心对待患者,珍视他们每一份微笑和信任,并相信只有以爱才能换来爱。
2、“用好心情去感染孩子,共同对抗病魔”
孩子虽然患病,仍然天真烂漫,可爱真诚。3岁多的思思患上了淋巴瘤,经历一年化疗,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康复出院,前几天回医院看望护士佘颖时,甜甜地拉着她的手说:“我长大了,就要娶你做老婆。”听到这,26岁的佘颖笑弯了腰。
155厘米高的佘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许多,她在患者中间,人缘也特别好。
“今天乖不乖啊?”“有没有好一点?”“有不舒服就按铃叫姐姐过来啊”……查房时,佘颖不时帮患者整理输液管,翻身,看看PICC的维护状况,询问患者当天身体及精神状况,提醒放松心情,按时吃药等。从1号床查到30多号床,查一次房用了一个多小时。查房过程中,蔡瑞卿、佘颖这些护士怀中,可能会多抱了个小孩,屁股后还跟着几个呢。
一天工作下来,佘颖的工作牌上会收获许多小患者奖励的卡通贴纸,“9床送了我爱心千纸鹤,21床送了小青蛙,阳阳把我们画成卡通人物,美美的……”佘颖说,只要穿上护士服戴上护士帽,就能立即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微笑地走进病房,对每个小朋友好一点,用好心情去感染他们,他们也会回报好心情,共同对抗病魔。
其他科室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会慢慢痊愈,最后开开心心地离开医院,而肿瘤科绝大多数的患者在受尽病痛折磨后都会慢慢地走到生命尽头,令人悲痛、唏嘘。
33床上夜班查房还挺好,一清早起来就没有呼吸了,3岁小男孩很乖,打针不哭不闹,照顾了一个多月,还是回天乏力……“好心疼他们。”佘颖说,病房里,家属们一般忧心忡忡,孩子们大多表现出果敢,意外地阳光,每个病人都像个小太阳,与病魔抗争时,释放着自己的生命力。作为肿瘤科的护士,她们只能通过更多爱心和责任,为他们提供帮助,减轻痛苦、压力,让他们可以在医院里舒适地过好每一天。
3、“你终于来了,没有你我不知道怎么办”
作为广东省中医院肝胆胰外科的一名年轻护士,从业3年的“90后”女孩李倩,处理日常医护工作已显得成熟老练,众多病人对李倩交口称赞。肝胆胰外科内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性格开朗的李倩时常被老人家当作“小女儿”看待。业余时间里,李倩还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
今年4月,李倩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名患有胆总管结石的80多岁孤寡老婆婆,她手术过后,没有人前来探望,“她没有儿女,也没有亲人,大家都不知道她姓什么,只称呼她为六妹阿姨。”在李倩等人照料下,老婆婆转眼可以出院了。
出院前一天,李倩遇上了难题。李倩介绍,老婆婆出院时,腹部还装有一根引流管导出胆汁,这根引流管再等近一个月才能取出。根据平常的操作规范,医院都会要求这类病人每隔三五天来医院复查和换药,防止装管位置出现感染发炎。考虑到老婆婆行动非常不便,护工并不具备换药和检查的专业技术,李倩主动承担起老婆婆出院后的护理工作。
老婆婆出院后第三天,李倩带着医疗器材和药物来到老人院,一进门老人的眼泪就往下流,“你终于来了,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办。”老人对李倩的依赖,让李倩坚定了必须照顾她的决心。此后每逢下班,李倩便会早早来到老人院,老婆婆喜欢握着李倩的手,犹如关心子女一般,唠叨着李倩的“人生大事”。
在李倩的悉心照顾下,老婆婆终于康复。李倩表示,科室的同事已决定未来与李倩一同前往老婆婆所在的老人院,定期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检查。
4、“在这里,我们就是病人的亲人”
16时,广东省中医院重症监护科病房,患者的床头上方都有一台脉搏、呼吸等指标的监护设备,医护人员正在忙碌。与普通病房不同,这里是24小时无陪护病房,病人大多数处于半昏迷、昏迷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护士丘秋霞是工作组组长,在这里工作了9年,“一道门,将病人和家属完全隔离,外面的家属把至亲的生命托付给了我们,在这里,我们就是病人的亲人”。
丘秋霞还表示,一个科室十多个患者,病情各有不同,但均未脱离生命危险。医护人员除了要精神高度集中,快速而果断地给出应对措施,共同协力的团队精神也显得尤为重要。
让丘秋霞记忆犹新的是,4年前的一天早上,重症监护科迎来了一名106岁的老人,就在晚上交接班时,老人突然心肌梗塞,相比刚来上晚班的几名医护人员,白班护士对患者病情更加熟悉,包括丘秋霞在内的几名医护人员二话不说,重新套上白大褂对老人进行抢救。经过数小时的抢救 ,老人转危为安。
“在这里,连续加班数小时已是常态,但没有人会有怨言,毕竟人命关天。”
有人说,重症监护科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丘秋霞却说,重症监护科是距离希望最近的地方。在这里,白衣天使们带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与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为一个个病危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5-05/25/content_71362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