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63岁的林伯(化名)近日在广州接受了一台特别的手术,在他腹部做切口的是一台机器人。记者昨天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这是华南地区首台外科手术机器人第一次“上岗”。
手术机器人有“七个手臂”
手术机器人有七个可旋转540度的手术器械,能模拟医生的手臂,但更加稳定,不会因手术时间长、强度大而累得“手颤”。它有“千里眼”,手术视野比人眼放大十倍,能为医生呈现病人体内的三维立体高清影像。
手术中,中山一院院长助理、胃肠外科专家何裕隆教授坐在操作台上,操纵机器人,只帮林伯做了四个约一厘米的切口,就顺利切除了巨大息肉。由于视野非常清晰,血管和组织纤毫毕现,医生很容易操作机器人手臂避开血管,减少出血。术后第二天,林伯就下床活动,第三天就出院。
手术效果胜腹腔镜和人手
何裕隆表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传统微创手术技术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与普通腹腔镜相比,它进行的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和医生相比,它的手术视野更精确和深入,操作稳定性更强,可以在人手不能触及的狭小空间也能精确操作,并由系统实时监控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从适应症来看,凡是腹腔镜能操作的手术,机器人都可以“搞掂”。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完成十四台机器人手术,涉及胃肠外科、肝外科、胆胰外科、泌尿外科的结直肠癌、肝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和胆囊切除手术等。
不过,何裕隆也表示,手术机器人对组织软硬的触感和区分能力不如人手,对打结、移动等的力度拿捏也有欠火候,有待技术进一步改进。
机器人身价超两千万元
请机器人做手术,需要花多少钱?据中山一院副院长匡铭教授介绍,目前广东物价局还在进行审批,上海对机器人手术定价3万元,北京约为四到五万元。
手术机器人身价约270万美元,相当于2000万元人民币。
目前,美国有超过1800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欧洲有400台。2013年,全球共完成机器人手术45万台,估计去年全年手术量超50万台。
我国内地约有30家医疗机构引进了34台手术机器人。广州首台机器人今年初落户中山一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也已获得批准,今年将引进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切除息肉
63岁的林伯刚刚接受了一台特别的乙状结肠巨大息肉切除手术,手术机器人操刀,手顺顺利完成。
手术机器人有什么特别之处?手术是怎么做的?手术效果怎么样?
天河居民可免费肠癌筛查
广州日报讯 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天河区将在猎德文化广场启动社区大肠癌筛查项目宣传活动和义诊。
今年,广州针对50~74岁的常住人口,启动大肠癌筛查项目。作为定点筛查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将为天河区居民开通“大肠癌筛查绿色通道”。该院筛查小组联络人、胃肠外科副主任杨祖立副教授表示,大肠癌筛查门诊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专家除了提供预约咨询,同时减免挂号费、咨询和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等费用。
据该院消化内镜中心李初俊主任介绍, 每位经社区初筛为高危人群的市民,凭社区出具的诊断单,在该院可获免费纤维结肠镜检查一次(普通肠镜,含泻药,如需麻醉或治疗需另行缴费),时间统一安排在每周一、周四下午。
该院筛查小组联络人、胃肠外科副主任杨祖立副教授表示,在此前小范围肠癌筛查中所反映出的居民响应度不高的问题,一直令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头痛”和焦急。“其实没有传说中那么痛苦,特别是无痛肠镜。”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4/16/content_2904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