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深圳商报】国学泰斗饶宗颐百岁华诞 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成立

稿件来源:深圳商报2015-04-06第A07版 作者:夏和顺 发布日期:2015-04-07 阅读量:

【深圳商报讯】4月2日,“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挂牌成立,期颐之龄的饶宗颐教授专程自香港莅临广州增城,出席揭幕典礼。出席典礼的粤港两地专家、学者并藉此机会庆贺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百岁华诞,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撰写巨幅寿联:“遐龄方百岁,六合同庆春。”

“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由中山大学与增城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出席典礼并讲话。罗俊说:“饶宗颐先生学贯中西、德艺双馨,是跨越20世纪和21世纪的学界奇才、英才。”“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旨在整合海内外各种积极因素,打造一个兼具国际性、权威性的饶宗颐学术研究中心,鼓励海内外学者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钻研饶宗颐先生博大精深的论著和艺术作品,学习饶宗颐先生学术贡献、学术成就和治学经验,努力将研究院建设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的高端品牌,并进一步增强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促进海内外学术文化交流。

罗俊说:饶宗颐是中山大学的杰出校友,与中山大学有着长达80载的学术因缘,1935年,饶先生18岁时,应中山大学邹鲁校长之邀,受聘担任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志艺文纂修。1939年,在中大中文系教授詹安泰举荐下,饶宗颐被聘为中山大学研究员。当时广州已为日军占领,中山大学被迫迁往云南澄江,饶宗颐决心前往云南,不料途中染上疟疾,滞留香港。1979年后,饶先生多次重返中山大学,并受聘为中山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和中大首任荣誉教授。饶宗颐先生还一直担任着在中山大学创刊的学术期刊《华学》的主编。

饶先生一直关心中山大学的发展,中大校园不少建筑都留下了他的墨宝,比如永芳堂、陈寅恪故居匾额,以及丰盛堂内手书“芙蕖自洁、兰若自芳”、为中山大学八十周年校庆题写“岭学辉光,开来继往”。

2014年11月3日,中山大学将“陈寅恪奖”颁给饶宗颐先生,当时饶先生谦逊地说:“我的学问是中山大学濡染出来的,中山大学对我的一生都有影响。”罗俊说,饶宗颐先生给中山大学如此高的评价,作为校长,他感到无比的高兴。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宪通与饶宗颐教授开展合作研究持续两年多时间。曾宪通教授在现场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说自己与饶先生共同完成了三部著作——《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和《楚帛书》,前两部被誉为研究秦简日书及振兴中国钟律学的奠基之作,后一种则是楚帛书出土40年来最新成果的汇集和全面总结,对推动楚帛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春声、香港大学教授李焯芬等出席开幕仪式并讲话。李焯芬教授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饶宗颐先生的学术及艺术成就,饶先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西交通史、敦煌学、宗教史、甲骨文等领域成果丰硕,著述超过100种,发表论文超过1000篇。李焯芬说,饶先生的成就不能说后无来者,但可以说前无古人。

“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还有一块牌子叫“广州市饶宗颐学术艺术馆”,前者侧重学术研究,后者侧重艺术展览与交流。据悉,学术艺术馆由香港皇朝家私集团谢锦鹏先生投资,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继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之后又一个以饶宗颐命名的学术研究交流机构。记者看到,饶宗颐学术艺术馆的建筑风格承袭了典雅古朴的潮汕建筑传统,并以潮州木雕、石雕精致艺术品和精致的园林等作为建筑构件和装饰,内设艺文展示厅、书画展览厅、选堂文库馆、学术交流楼等。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设有巨幅汉白玉照壁,两面分刻着饶公书法名作——《有朋自远方来》及《爱莲说》。

开幕式当天,“广州市饶宗颐学术艺术馆”主办的《饶荷盛放》书画展同时揭幕。饶宗颐与荷花结缘,因其父为其取名“宗颐”,所宗者为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而《爱莲说》则是周敦颐的千古名篇。记者注意到,起首展出的四幅荷花斗方,即为饶先生今年所作。

原文链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5-04/06/content_3188026.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