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都市报】钟晓慧专栏:被鄙视的家务劳动

稿件来源:南方都市报2015-03-11第A23版 作者:钟晓慧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3-11 阅读量:

“三八”适逢全国“两会”,有两位女性政协委员提议逐步延长妇女产假,甚至延至三年,直到孩子上幼儿园。这条建议遭到很多女性朋友的批评。休完三年,工作岗位还保得住吗?以后哪个用人单位还会请女员工?这条建议看着对女性友好,实质却是绝了女性就业的路,把妇女赶回家庭。最终不仅减少男性职场上的竞争,还会增加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赖,强化男权主义的社会结构。

作为一名女性,我很能理解这种忧虑和观点。不过,撇开延长产假的具体时间,这种广泛的忧虑和批评,恰好表明在促进两性公平问题上,我们存在习惯性的思考盲区。实现女性解放,大体上有两种思路。一是原来不让女性干的事,也得让女性干。比方说,女性得有选举、被选举、接受教育和工作等公民权利。这些是大家这么多年来一直努力去实现和倡导的事情。另一个是原来只有女性干的事,也得让男性一起来干。什么活是只有女的在使劲呢?传统上,家庭领域的家务劳动,比方照看孩子、照顾老人、煮饭洗衣服等,都落在女性头上,所谓男主外女主内。不能否认,现在不少男性也分担家务活。不过,当我们说起某男士愿意帮做饭,是被当做一项优点来称赞的,但是同样情况换成女士,大家顶多认为她是多任务处理能手,把工作和家庭都安排妥当了。个别男性愿意干家务活,并不能掩盖社会对女性整体在家务劳动中的角色要求。换句话说,两性公平,还应该体现在,像家务劳动这样的活,不能光我们女性来干,男性也有责任。

但是,关于第二项工作,我们做的努力实在太少了。首先是因为在这个思路上的具体建议,总是针对女性,而没有纳入男性责任的考虑。比方,延长女性产假的时间,而不是男性和女性同样有产假,鼓励双方共同协作照顾孩子。女性好不容易才走出家门,当然害怕又将她们绑死在家庭。所以,关于鼓励和支持家务劳动的建议总会让女性反感,导致推进这项工作的最大反对力量,常常来自女性群体内部。

还有一个更重要但是无法端上台面的原因是,家务劳动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大家都不想和它沾边。当我们去评价一个人是否获得成功时,哪怕是评价女性的成功,现在很少有人称赞这个人教育孩子如何成功,照看伴侣和长辈如何出色。实话实说,没人会因为你更重视家庭和子女,就觉得你更优秀。不光男性持这种观点,女性也这么认为。2012年,美国国务院前政策计划主任A nn-M arie Slaughter决定辞掉工作,回家专心照顾两个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她这个决定遭到美国女性的集体反对,因为大家都期待Slaughter带领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实现家庭和工作两不误。

但是否定家务劳动的价值,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女性。因为家务劳动不会自动消失,而女性传统上又被认为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如果家务劳动毫无意义,那么男性更加没有任何动力去分担这项工作。结果将会是,女性努力变成女汉子去克服,或者在工作与家庭中艰难地做选择。而且,否认家务劳动将会阻碍第一项工作的推进。当职场成为男性唯一的阵地时,女性的准入和晋升将变得更加艰难,我们的女儿一辈很可能拼完学业,就直接过渡到家庭。相反,如果承认家务劳动是有价值的,女性会最终受益。

家务劳动是具有价值的,这不是一个策略性的口号,而是真实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明天全体女性“休息”一天,相信很多家庭会手忙脚乱。如果“休息”持续一个月,家中男性的工作一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持续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政府可能要考虑加建幼儿园和养老院,要提高老师和护工的最低工资水平。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认识到,尽管没人给家务劳动者支付工资,但家务劳动者提供的服务,是国家整体生产的重要部分,在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当将家务劳动的贡献计算在内。换句话说,家务劳动不仅对家庭本身而言有价值,对社会也是有价值的。

当我们改变对家务劳动的看法,重新定义何谓快乐和成功,我们将有可能与男性结盟,共同推进第二项工作,促进性别平等。仍然需要牢记的是,如果第一项工作在具体政策的设计上是向女性倾斜,那么第二项工作的原则就要将男性纳入考虑。

(作者供职于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

原文链接:http://epaper.nandu.com/epaper/A/html/2015-03/11/content_3394201.htm?div=-1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