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沉寂了百年的西樵山三湖书院将重新开坛讲学。
为了再现西樵山作为全国思想学术名山的盛况,并在佛山地区推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岭南乡土历史教育,培养作为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基于历史文化素养的爱国爱乡情怀,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联合西樵山,在白云洞景区拟举办公益性的“三湖书院”文化讲坛,面向市民、学生与游客,每周开讲。
继去年原址重建后,三湖书院回归教育,这标志着南海文化复兴又迈出重要一步。
齐名岳麓 三湖书院去年原址重建
南海人的人文传承离不开理学名山西樵山的承载,书院精神则是其中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
西樵山的书院,盛于明代而继起于清代,明代因湛若水、方献夫等大师云集,山上的书院是与岳麓、白鹿书院分庭抗礼的一个场所。而清乾隆年间所建的三湖书院更因林则徐、康有为而享有盛名。
史料记载,三湖书院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是南海金瓯堡(地名)名士岑怀瑾等人所建,因位居应潮湖、鉴湖、会龙湖这三湖之间而得名。书院门匾为林则徐亲题。
据历史学家马洪林所著的《康有为大传》中记载,1876年至1878年,康有为在岭南儒学大师朱次琦的礼山草堂苦读三年后,深感旧学远离现实而苦闷回家。彷徨无依想到了理学鼎盛的西樵山,思忖或许能在禅学及道家学说中找到出路。
三湖书院建成90年,在1878年冬迎来了年仅21岁的康有为。康有为来到西樵山白云洞的三湖书院,结识了翰林院编修张鼎华,并在其指导下接触到近代维新思想。“秋风每赋感知己,记得樵山花又红。”醍醐灌顶的康有为如此抒发胸臆。
两年后,康有为出山办学上书,倡导维新,并在后来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因此,西樵山三湖书院也有“戊戌摇篮”之称。也因此,三湖书院承载着有志之士报国救民上下求索的志向。
1902年,清帝光绪下令废书院、兴学堂,三湖书院淡出历史舞台。其教育功能自此沉寂,距今已逾百年。随后,书院一度成为员工宿舍,后于1978年被拆建成三湖宾馆,专门接待西樵山游客。
1987年,政府部门按原貌采用水泥结构在西樵山白云洞异地重建。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南海提出“文化引领”战略,三湖书院原址重建被提上了日程。
2014年6月6日,原址重建的三湖书院正式开放。作为岭南文化研究院的重要基地,全新的三湖书院力争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岭南文化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培养基地。
重塑精神 “戊戌摇篮”回归教育
2013年8月19日,在一场大雨中,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2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学子冒雨赶到西樵山报到。只为一场在这里举办的首届中国史研习营的课程。与他们同时赶到现场的还有18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中山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历史学教授。
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春声教授在开营仪式上说:“在西樵举办中国史研习营是看中了西樵山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名人还是历史文化遗产上,这里都有大量可供研究和考察的文化积淀,这里也曾是中国学术人物汇聚之地,有着非常好的学术声誉。”
陈春声认为,西樵山是岭南文化的高地,这里承载着南海文化复兴最为重大的使命,也是最有可能承担起这个使命的地方。不过,彼时的三湖书院仍在重建当中。南海区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的岭南文化研究院暂时没能进驻其中。一些学子表示:“遗憾的是没能在三湖书院中听课,感受康有为当年修学时的体验。”
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南海区政府提出重塑岭南名山,打造岭南文化高地。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院没有出现“延请耆贤,按时讲书”的盛况,而只是供游客瞻仰的文物。书院精神俨然变成一种情怀,在西樵、南海的校园中传承,在西樵文人士子的血脉中沉淀,以另一种方式绵延不息。
种种历史资料表明,西樵山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占据着重要一席,可惜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连很多在西樵山脚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都不知晓这座山曾经的厚重与博大。西樵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仅仅停留在学者和文人之间,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说没有让年轻人理解这座山的内涵。
此时三湖书院的重建,书院文化的回归,显得及时而弥足珍贵。
承载使命 将绵延文翰樵山岭南文化
在三湖书院原址重建时,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曾表示,三湖书院的重建将参照历史古籍上的书院原貌呈现,并进行艺术处理,修建附加建筑以举办大型活动。“届时,三湖书院是切切实实地重新利用起来的。明代理学家在山上修书院,清代也有三湖书院,现在有岭南文化研究院,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下来。”
同时,三湖书院将成为中山大学教学基地,中山大学将在三湖书院开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学工作,中山大学历史系、社会学系、人类学系、文学系学生的部分课程设置在此处上课。
而开坛讲学则表明,三湖书院今后也将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文化交流、教育等活动,更“接地气”地通过文化学述研讨、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在深入挖掘西樵山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弘扬传统当地文化,重塑岭南“理学名山”品牌,并重新再现西樵作为全国“思想重镇”的景象。
“三湖书院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载体的建设,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再出发,它承载着南海文化复兴的使命。”南海区旅游局局长、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文化旅游促进局局长梁惠颜说,“三湖书院的开坛讲学既是对西樵山书院文化的再现,也是研究岭南文化的载体,我们会加入一些体验式因素,如在书院内融入开笔礼、状元礼等民俗文化,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与品性修养、文化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致力打造岭南文化精品,让三湖书院这块瑰宝重现光泽,‘文翰樵山’绵延数百年的文脉,将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据悉,3月14日的讲学将由香港孔子学院院长、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朱鸿林讲授明代广东理学。今后每逢周六,三湖书院都将开坛讲学。
开坛讲学知多D
讲学时间:2015年3月14日09:00-11:30
地点:西樵山白云洞景区三湖书院门前
参与对象:市民、学生、文史爱好者、游客等均可免费参加
主讲人:香港孔子学院院长、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朱鸿林
本期主题:《广东理学简介:明代篇》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3/13/content_7407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