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坡,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除在高校任教以外,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便是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内一家天然药物公司的科技特派员与研发首席科学家。
因为工作的原因,杨得坡时常往返于广州、中山双城之间,他自豪地称自己是中山的“干儿子”——虽长居外地,但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要回来。前来中山,实际上是他对科研理念的实践,杨得坡认为,健康医药的研究成果不应只留在实验室内,它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转化成医药产品,实现技术产业化,造福于社会。
个人志 致力现代中药研究引领建设创新体系
作为现代中药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杨得坡有着不少产学研合作项目,而他合作的最大重心就在中山。从2004年正式进入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至今已有10余载,总结起这些年的工作,杨得坡主要做了三件事。
首要的就是中山健康产业基地中药提取分离创新体系与中试基地的建设。科学研究的精髓在于创新,创新和高科技始终是经济社会竞争制胜的法宝,杨得坡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校为地方政府经济服务等方面做着大胆的尝试,其成绩也正逐渐凸现。
2008年8月,他所合作的中山尤利卡与中山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总公司联合组建了中国科技部、教育部与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基地(中山火炬高新区生物医药产学研示范基地),该基地的建设使中山尤利卡正式列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医药发展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
其二是科学研发,目前由杨得坡教授领衔的现代中药团队已建成中草药资源调查、生药分析、提取分离、结构测定、质量标准、活性筛选以及健康产品开发完善的工作平台,并在分子蒸馏技术、标准提取物技术与中药国际化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一天就偶然想到了可以用蝇蛆来做生物柴油,它的生物量非常大、换季快,能够把成本压得很低。”杨得坡随后组建团队进行专项研究,最终获得成功。如今这一技术已经申请了美国、欧盟与中国国家级的发明专利。大自然中的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作用或地位,“或许令人讨厌的苍蝇能帮助人类解决大问题!我们对该项目的产业化前景有信心”,杨得坡说。
其三,在中山的人才支撑方面,杨得坡也做了不小贡献。每年,他所带领的中山大学硕士生、博士生都会有人常驻中山进行实习或是研究工作,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承担了中山在国家级技术的合作研发。
看中山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成名符其实创业高地
1993年赴法留学,1996年回国,1998年第一次来到中山,杨得坡至今不忘当时中山优美舒适的环境。实际上,在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时,他曾经调研过广州、深圳、珠海等多地,但他最终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山。
“除了绝佳的居住环境以外,中山还是个名符其实的创业高地。”杨得坡这么说的原因有二,他认为,在火炬开发区的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里,健康医药企业已经形成了集聚效应,不论是药物研发、生产制造,还是物流推广的企业都有很多,这为创业者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此外,中山的大企业不多,小企业群体庞大,呈现出“星星多月亮少”的格局,这无疑给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寻求产学研合作,也是同一个道理。”杨得坡表示。
2010年底,他所合作的中山尤利卡公司又与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省广州国际医药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广东省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大做研究、中山做产品、广州公司做贸易,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杨得坡说。
说起中山,杨得坡用了“平和之中见激情”来形容。平和,是他在伟人故里感受到的深厚文化氛围,“从政府到市民,中山都十分宽容和实在”。而激情,则是在产业基地中打拼时的切身体会,“大家怀着事业心在奋斗”。这和杨得坡的处世之道十分契合,做人低调随和,做事积极进取,他笑称:“每次来中山,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01/14/content_7390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