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广州日报】全国高校就业哪家强? 全国高校科研哪家强?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2015-01-15第A14版 作者:徐静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1-15 阅读量:

全国高校就业哪家强?

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最近相继发布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看,中国药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取代去年的冠军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一。而传统的综合性名校排名并不突出,另外,6成高校就业率较上一年有所提高。

横向对比 74所高校就业率超90%

传统的综合性名校本科就业率排名并不突出,一些行业类院校相对更为抢眼。

教育部这份榜单的就业率是广义的,它包含了就业和升学两个指标,尽管2014年就业形势严峻,但这75所“名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成绩仍旧可观。榜单显示,共有74所高校本科就业率在90%以上,只有兰州大学(88.62%)不到90%,就业率在95%以上的有50所,占了2/3。

榜单还显示,传统的综合性名校本科就业率排名并不突出,大多居中流位置,比如清华大学排第14,复旦大学第24,浙江大学第35,北京大学则排第40位。倒是一些行业类院校相对更为抢眼,中国药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占据了前三甲位置。而2013年,前三甲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纵向对比 6成高校较前一年提高

75所高校中共有45所的2014年本科就业率超过前一年,而中大和华工就业率双双下降。

记者统计发现,75所高校中共有45所的2014年本科就业率超过前一年,2所学校持平,28所学校有所下降。如此算来,刚好有6成的大学就业率较前一年有所增加,其中,华中科技大学从前一年的91.43%快速增加到97.96%,在所有高校中增速最快,东华大学则是从91.76%快速增加到97.72%。

广东的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就业率也双双有所下降。中山大学从前一年的94.12%下降到93.45%,华南理工大学则是由99.33%下降到98.30%。对此,有高校学生就表示,如果数据比前一年看起来更好,总让人有些怀疑它的真实性,有所下降反而更让人相信这些数据是真的。

中山大学 近7成本科生流向企业

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中大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流向。

中山大学2014届毕业生共12269名,包括本科生7014人,研究生4204人,博士研究生1051人。截至2014年12月10日,中大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26%,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3.45%。

中大2014届共有1998人选择在国内升学,其中1443人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升学的本科生多来自中山医学院。调查中,中大82%的学生对学校教学表示满意。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中大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流向,分别占了31.72%和22.04%,其中本科生进入国有企业和民营营业的比例分别为42.92%和24.42%。而进入国企的中大和华工的毕业生,都占了25%左右。

华南理工 进500强企业学生近3成

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 29.29%。

华南理工大学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10日,华工2014届本科毕业生5867人参加就业,就业率98.3%;研究生3635人参加就业,就业率99.7%,就业率在广东省重点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其中,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 29.29%。

报告显示,2014届华工本科毕业生去党政机关就业人数为81人,占所有已签约毕业生、暂缓就业有单位及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总数的1.94%,而该校2014年毕业研究生去党政机关的就业人数为178人,占所有已签约毕业研究生加部分定向委培生的6%。也就是说,进入党政机关的毕业研究生比例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1/15/content_2843337.htm

全国高校科研哪家强?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近日召开,高校仍是第一获奖群体。广州日报记者统计“十二五”以来(2011~2014年)全国“985高校”最近四年的获奖情况,结果显示,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四年累计获奖项目数量稳居第一,中山大学并列第九。

总体情况:7成项目高校主导或参与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多个科技项目加以奖励,记者主要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三个奖项。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38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参与完成单位,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180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54项的70.9%。这也意味着,高校单独完成或参与了其中7成的项目。2011年以来,这一数据保持基本的稳定。

另一个参考数据则是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2014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22项,占授奖总数的48.0%。这一数据的比例也保持在项目总数的50%左右,比如2013年是50.0%,2012年是52.3%,2011年是53.2%。这也意味着,在国家科技奖励中,每年约有一半的项目是高校独立完成或主导完成。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提升,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高校获得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充分体现了高校的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京高校遥遥领先

从地域看,仅在高校层面,北京因985高校数量多,获奖项目可说是遥遥领先,合计达到123个。排名第二的是浙江省和上海市,两者的数量都是53个获奖项目,广东则是排在第7位。

中山大学:近四年获奖数居全国第九

2014年,尽管清华大学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但在高校三大科技奖励通用项目统计排序上,浙江大学以13个项目力压清华大学的12个,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华中科技大学以7个排第三,中山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和复旦大学并列第5。

记者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发现,从最近四年奖项总数看,浙大和清华稳稳占据前两位,两校都获得53个项目,而北京大学以31个项目位列第二。这个榜单与一般的大学排行榜差异较大,如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并列第五,中南大学和武汉大学并列第六。中山大学的表现则相对稳定,在排行榜中与四川大学并列第九。

不过,最近四年,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民族大学没有获奖项目。分析认为,这与两所学校的学科设置相关,两校皆以文科见长,理工类学科不多,而国家科技奖奖励的项目主要在理工科类学科中产生。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1/15/content_2843338.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