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廣州十四日電】廣東省科技廳透露,二○一四年度全省共有四十五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較去年增加十七項,數量為歷年之最。獲獎項目數量在北京、江蘇、上海之後居全國第四,顯示廣東科技創新水平明顯提升。
省科技廳負責人稱,四十五個國家技術獎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兩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十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卅一項,國際科技合作獎一項。其中,廣東獲自然科學獎項目分別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東曉研究員等完成的“南海與鄰近熱帶區域的海洋聯繫及動力機制”、中山大學鄭利民教授等完成的“組織免疫微環境促進人肝癌進展的新機制”。
作為全國專利強省,廣東近年來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的數量逐年遞增,共有十一個項目獲該獎項,包括華南理工大學的“高增益玻璃光纖與單頻光纖激光器成套制備技術及其應用”、深圳大學的“大摻量工業廢渣混凝土高性能化活性激發與協同調製關鍵技術及應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熱帶海洋微生物新型生物酶高效轉化軟體動物功能肽的關鍵技術”等。此外,清華大學與東莞勤上光電共同完成的“調控光線行為的三維自由光學曲面構建及其在半導體照明中的應用”項目,成為第一個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的LED照明應用項目。
本年度廣東參與獲獎的三十一項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中,第一完成單位廣東的有十項。其中,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於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創新工程體系建設”獲得“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該企業設立形成以一百六十一名高級專家為核心、七千一百名技術人員組成的創新隊伍,研發出一萬二千七百多個品種規格的產品系列,去年營業收入逾一千四百億元,市場佔有率連續九年全球第一,體現廣東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在自主創新中取得的良好成效。
另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與中山大學腫瘤中心合作,有效提升了後者在癌症治療和研究領域的整體實力,獲得國際科技合作獎。
原文链接: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5-01/15/content_967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