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我们的科研十分支持,学校的领导也很重视。广东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区。我们自己不做(研究),那别人也不会重视。”——郑利民
通常被认为是治癌利器的免疫细胞,反有可能“助纣为虐”!中山大学教授郑利民带领的团队,经过八年专业研究发现了这种令人惊讶的可能性。昨日在北京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这个名为“组织免疫微环境促进人肝癌进展的新机制”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以肝癌为样本研究免疫治疗
2002年底,旅居欧洲十余年的郑利民、庄诗美博士夫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国,落户中山大学,全身心投入了国际前沿课题——肿瘤免疫学的研究。
多年来,虽然在动物身上做免疫治疗,发现了不少新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物种差异及肿瘤生成机制不同,动物实验成果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于临床。因此,回国后郑利民夫妇决定以肝癌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临床肿瘤样本和人体免疫细胞模型,系统研究肿瘤组织不同区域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
“正如南橘北枳一样,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郑利民打了个比方,肿瘤是种子(癌细胞),在适宜的土壤(组织微环境)中生长的结果,组织微环境可以直接调控癌细胞的特性和疾病进展,它的重要性被肿瘤学界所公认。
八年发现免疫细胞双面性
经过八年多的研究,团队有了重大发现。就像人有优点和缺点一样,免疫细胞也同时拥有好和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免疫细胞不仅能抑制肿瘤恶化,反过来肿瘤还可以利用“免疫活化”来产生免疫耐受,最终促进其生长。
郑利民介绍,团队成员抽取了肝癌常见的七八种免疫细胞进行实验,最终证实,免疫细胞在人体肿瘤的不同区域的确可呈现出不同功能。就此推断,若希望更加有效地逆转肿瘤生长,则有必要同时调控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
郑利民教授表示,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发现免疫细胞“变坏”的原因,以及如何逆转免疫细胞“变坏”的进程。“恢复和重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是我们将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他说。
【背后故事】
全球肝癌患者过半在中国,我们不做研究谁做?
新快报讯 “科研不像种庄稼,做了研究,不一定都有期盼的成果。”虽成果不少,郑利民教授却一直平常心看待。这一次获奖,让很多人再次关注到中大的这一对归国博士夫妇及3个80后成员。
国外生活十余年后回国
30年前的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材生、20年前荷兰Leiden大学免疫学博士,十余年来,郑利民一直从事于调控人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而同为团队成员的郑夫人——庄诗美,1992年获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科学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在瑞典林雪平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夫妻二人在欧洲学习、工作了十余年, 2002年底,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举家回国,落户中山大学。
广东地区是肝癌高发区
癌症的种类那么多,团队为什么会选择肝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有1亿多携带肝病毒的人,全世界每年的肝癌患者,中国占一半以上。但在国外,肝癌、胃癌的患病率并不高,因此,国外的科研团队对肝癌的研究也不多。“国家对我们的科研十分支持,学校的领导也很重视。广东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区。我们自己不做,那别人也不会重视。”郑利民解释。
于是,在确定科研课题的时候,科研团队便确定以肝癌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组织免疫微环境促进人肝癌进展的新机制”,希望能为本地患者带来福音。
2003年、2005年、2007年,邝栋明、吴艳、方坚鸿3位80后博士,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后,也相继加入团队。
科研资金充沛但仪器欠缺
让郑利民舒心的是,国家科研体系系统逐渐完善,对科研支持力度增大,还有学校相对宽松的环境。“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让我不需要去跑各种关系,只需专心做研究。”
不过,郑利民也有苦恼,大部分资金扶持来自国家。“这儿的技术平台、仪器等,都还欠缺。”
【利好消息】
两三年后肿瘤患者有望得到个性化治疗
新快报讯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每种类型的肿瘤都有相对规范的治疗方案,但同一类型的肿瘤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郑利民认为,在临床领域,个性化治疗方案很重要。
“肝癌患者术后是否要接受干预性治疗,现在有一个标准,但对于医生来说,这个尺度较难把握。”郑利民解释,这并不仅仅因为治疗花费对患者来说往往负担极大,而且很多患者肝功能本来就有问题,未必能承受得了进一步治疗。
郑利民的团队正在研究一种试剂,医生可据此判断患者是否属于高危复发的类型,是否建议患者做强化治疗。“如果结果是高危,就做强化治疗。低危,就不要过度干预,患者少受罪。”
新快报记者获悉,该试剂在实验中效果不错,但真正运用于临床实践,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链接】
广东7所高校共获奖12项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揭晓,138所高校获奖项目占七成,广东7所高校获奖12项。其中,中山大学郑利民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和深圳大学研究团队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5-01/10/content_62796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