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林江 现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兼职为广东省财政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人大财经委预算审查专家等。
如何提升大珠三角的区域辐射力,在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广东自贸区未来的建设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南方日报日前专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他认为,国家已经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其中,粤港澳地区在中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当中将扮演无可取代的角色。
他提出,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下,粤港澳三地要充分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以消费市场为纽带,倒逼广东省的加工制造业借助香港的现代服务业的优势来实现转型升级。
1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现代服务业支持
南方日报:香港投资推广署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推出的研究报告——《大珠三角的发展与机遇》指出,包括香港在内的大珠三角地区未来有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步发展将促使大珠三角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在您看来,如何提升大珠三角的区域辐射力,在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林江: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观察:一是港澳与广东都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同样的挑战,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机遇,光靠港澳或者光靠广东都难以全面把握发展机遇,并应对挑战,如果粤港澳三地通过一体化的安排携起手来,将使得粤港澳三方都得益;
二是制造业是广东的优势,但是广东目前的制造业依然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正面临着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迫切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和配合。而港澳恰恰是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具有较强优势的地区,如果实现粤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将使得这个地区实现无缝对接以及最大限度的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国家已经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其中,粤港澳地区在中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当中将扮演无可取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大珠三角地区通过港澳面向东盟、面向世界,而广东与港澳接轨,其实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了,如果广东能够把与港澳甚至通过港澳与世界接轨的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则能为内地的其他省市扩大对外开放,并通过开放来推动改革积累有益的经验。
南方日报:大珠三角优势就在于制造业和香港的服务、金融的结合,大珠三角不能丢掉制造业的基础。在您看来,在当前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推动制造业和香港的服务、金融的结合?
林江:我认为粤港澳之间要有默契,就是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下,三地要充分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度融合,具体而言,就是以消费市场为纽带,倒逼广东省的加工制造业借助香港的现代服务业的优势来实现其转型升级,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让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夯实其基础,并大举进入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市场,帮助广东尽快建立其现代服务业体系,更好地为广东的先进制造业服务,如此一来,粤港澳三地的消费市场,更准确地说,不仅仅是居民的日用品消费市场,而扩展至广东的生产市场、服务市场都有长足的进展。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将由高速转向中速,经济发展的质量需要提升才能让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并且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广东是传统服务业大省,也是加工制造业大省,传统服务业大省的地位将支撑广东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消费市场,而加工制造业大省在转型为先进制造业大省过程中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为港澳的现代服务业提供庞大的发展空间。
2协调发展:珠三角应联手港澳支持服务粤东西北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借南沙、前海、横琴,粤港澳合作渐入佳境,珠江—西江经济带获批,珠三角西联广西,打通东盟通道,西江龙头地位越发巩固。在辐射粤东西北、环珠及泛珠领域,借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流、物流联系日益加强,内生经济联系逐渐密切。您怎么评价今年珠三角在区域辐射布局方面的努力?珠三角下一步应该如何凭借优化发展,强化珠三角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
林江:自2013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动粤东西北振兴战略,而在此战略布局下,以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为主导和动力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了珠三角地区在区域辐射布局中的辐射源头,事实上,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珠三角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引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我认为珠三角地区应分步走以推动粤东西北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应该把握机遇先辐射粤西地区。具体而言,应该把珠海建设成为粤西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并把港澳的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通过珠海这个区域金融中心扮演二传手的角色辐射到粤西地区的茂名、云浮和湛江等城市,缩小这些城市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差距,如果此战略成功,我们再将这种模式复制到粤东地区和粤北地区,最终实现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的全面振兴,在此过程中,粤东西北地区将有大量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融资问题,现代服务业的支持问题,人才引进问题,法律、金融服务的配套问题等,这正是珠三角地区的优势所在,届时,珠三角联手港澳地区就可以为粤东西北地区提供适切的支持服务,而在此过程中,正是珠三角强化其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的大好时机。
南方日报:南沙、前海、横琴“三大平台”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大重大平台,将成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广东实现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其建设进展情况一直广受关注。在您看来,南沙、前海、横琴如何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在更高水平上合作,创新经济合作发展模式?目前,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备受关注,在您看来,广东自贸区未来的建设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林江:三大平台应该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事实上,上述三大平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强调要与港澳合作,都是强调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都是强调要发展金融业。我认为这些都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在三方认同的共同点的基础上如何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我认为,南沙由于其地理面积大,与港澳的地理距离相等,又背靠珠三角地区,其应该发挥好综合创新平台的角色,其在拓展与港澳地区的合作过程中,可以把金融、法律、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作为与港澳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并试图能够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在上述领域的合作实验上开展先行先试;
至于前海,由于其地理面积较小,其可以专注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希望能够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上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我认为前海与香港合作进行的金融试验应该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的企业的融资需求而展开,把人民币的衍生产品开发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前海能够在短期内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中环”;
至于横琴,由于其靠近澳门,又最靠近粤西地区,其应该助力珠海变成粤西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同时也可以利用中央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之变成中国进口商品的批发和试验中心。
我认为,广东自贸区设立后,应该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企业融资创新、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香港商业性法律在自贸区的应用、香港的社会管理制度在自贸区的适用等方面作出创新性的尝试,最后,广东自贸区还应该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广东自贸区的试验来建立我国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问题。
3泛珠合作:内外资源有效对接 珠三角将不断强大
南方日报:今年是泛珠合作的第十个年头。泛珠合作的核心在珠三角,您认为,应当怎样发挥珠三角的核心带动作用?
林江:泛珠合作的最重要的价值是,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一是通过九加二地区的九个省区的作用,探讨如何拉动内需,不断拓展内销市场,利用好内生性的资源;二是通过九加二地区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探讨如何走出去,不断走向国际市场,而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探讨如何扩大出口,而是要探讨如何强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把国际上的优秀的城市管理经验,地铁运营经验,垃圾处理模式,污水处理模式等经过包括广东在内的省区消化吸收后再扩展至泛珠地区的其他省区,甚至再扩展至内地的其他省市,从而使得泛珠地区扮演了内外两种资源的对接角色。在此过程中,毫无疑问,珠三角是核心带动作用,其本身一方面是推动港澳与内地合作的二传手,同时,也通过内外两种资源的有效对接而不断强大起来。
南方日报:国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构想,对于广东来讲,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面临哪些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林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想的提出,的确为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事实上,广东在过去35年的开放和改革的历程中,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也在于广东在开放领域的先行先试。而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当中,国家将要通过福建、广东、广西再到中南半岛,通过包括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国和东盟自贸贸易区的建设步伐,作为国家战略,用开放来倒逼改革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目标之一,这正是广东下一个35年的重大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其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非常密切的优势,立足进出口贸易,再扩大至经济贸易的合作,配合国家把过剩的产能通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得以稳步消化。
事实上,国家的经济发展重点之一是向南走,即通过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来构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国际的对外开放体系,并逐步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在此过程中,港澳作为比较成熟的自由贸易区,而且是我国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联手广东,能够实现外向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两种资源的结合,这在我国整体开放格局中,粤港澳合作是一个非常独特开放型经济区域合作机制,在此背景下,珠三角地区如果能够抓住难得的机遇,通过推动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将有助于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想的最终实现。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2/31/content_7385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