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知名的高等学府,中山大学在教育事业中的成就有目共睹,而它在公益慈善方面所做出的创新与贡献亦同样引人赞誉。2014年,以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为代表的中大公益慈善“学术引擎”持续发力,不仅举办了旨在培养公益慈善高端人才的全国首届公益慈善研修班,还筹建了致力于创新型社区教育的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为营造多元共治的南中国“公益慈善生态湿地”再谱新章。
为系统性地培养公益慈善高端人才,2013年至2015年,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主办、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协办的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公益慈善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简称MPS)开班。
公益慈善作为研修的主攻方向,在国内尚属开创先河之举。2013MPS适应当前公益慈善及社会管理事业科学化、专业化、全球化的迫切要求,为政府相关部门、民间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部门等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行动力和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公益慈善和社会管理事业的专门人才。首届MPS共招收正式学生53人,学生来自政府部门、媒体、企业、公益组织、基金会等,普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表示,希望首届MPS班的同学谨记中大“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自觉、勤奋地学习,积极地创新实践,勇敢地担当责任,立志成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公益慈善领域的学术精英、行业领袖和社会英才。
2014年6月18日,由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及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发起的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于广州市公益慈善思想峰会上揭牌成立。
这是全国首家“公益书院”,致力于扎根社区,建立接地气的“社区大学”。书院将广州看作一个大社区,希望让每一个广州居民都能成为拥有社区意识的积极公民。他们将拥有高度的社区归属感,乐于参与志愿行动,互惠互助,善于发现社区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为助力书院搭建理念超前、立体多维的社区人才培育体系,广州市首届公益创投为书院创立年提供了初期筹建及运作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借助公益创投的资助,书院得自今年8月起,以创新性社区教育为重要理念,逐步开设自修、培力、践行三大培育模块工作。创立初年,书院着重培力模块的人才培育体系搭建,由院长朱健刚教授牵头设计,率先开设“公益组织”和“美好生活”两大系列课程。
展望2015年,书院将把创新性社区教育的理念与手法通过分院拓展工作带入更多社区。2014年广州市首届公益创投资助的书院实体空间将作为总部,系统输出课程体系、培育手法经验,为在广州各地开设分院提供技术及人才支持。
爱心数读
53人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硕士研修班是全国首个由知名高校开办的以公益慈善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第一届学员53人,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
3期 2014年8月起,广州公益慈善书院以创新性社区教育为重要理念,逐步开设自修、培力、践行三大培育模块工作。创立初年,书院着重培力模块的人才培育体系搭建,由院长朱健刚教授牵头设计,率先开设“公益组织”和“美好生活”两大系列课程。所承办的“广州社会组织讲坛”已开设三期,分别为“社会组织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现代社会组织制度建设的地方实践”及“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组织立法”。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2/17/content_7380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