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找到了。 微博截图11日23时40分,中山大学教授富明慧把“失联”近32小时的万福紧紧抱在怀里……10日16时许,中山大学教授富明慧的导盲犬万福走失,牵动羊城千万人民的心。在过去的近32个小时里,为了寻找万福,中大师生在外搜寻到深夜;为了寻找万福,万千网民在网上“晒线索”;为了寻找万福,热心的市民帮忙贴传单;为了寻找万福,警方迅速介入;为了寻找万福,媒体接力“寻呼”……32个小时对于富明慧来说,煎熬如隔世;32小时,对羊城来说,又上演了一场爱心接力。
寻找万福全程记录
10日16时许,万福自己开门溜走富明慧正与学生在中山大学南校区英东体育馆附近的实验室里讨论问题,“一般在封闭的室内都会解开导盲鞍,让万福放松一会。”谁也没留意,聪明的万福自己开门,溜了出去。富明慧和学生们在中大体育馆、饭堂、研究院草地等地都找了好久没找到。
10日16时20分许,有人看到一对男女带走万福校内监控视频显示,16时许,万福在梁銶琚堂前经过,随后在校医院门口被一对男女带走。保卫处治安交通科科长杨志强透露,16时20分许,校医院一名医生在校医院门口看到了万福,他还逗万福玩了一小会。几分钟后,万福被一对男女带走。
10日16时50分许,校保卫处参与全校搜寻保卫处治安交通科科长杨志强接到富明慧的报失电话。保卫科在各个校门口严查狗的出入,并在整个校园内展开巡查,并开启中大校园内全部的远程监控。
10日22时许,万福捐赠方参与搜寻富明慧的学生们从得知万福走失的那一刻起,一直都没有停止搜寻。万福的捐赠方——广东狮子会心连心服务队也行动了起来。服务队负责人蔡培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从10日起该服务队已经发动成员到处寻找万福。
11日7时,有人乘机骗钱自从10日晚富明慧的联系方式公布出去后,各种信息纷沓而来。11日7时许有人给富明慧打电话,声称找到狗,希望拿到劳务费。8时15分左右,富老师赶过去,但中大南校区工商银行到西区的所有路口都没有发现有狗经过。
11日8时,寻狗消息刷遍朋友圈8时02分,南方日报微信公号发表《万福你在哪里?》,文章阅读量超过3.3万。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同城媒体都在微信上发表相关内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省外媒体官微随后也加入到“寻找”队伍中。许多广州人早起一刷朋友圈发现,“万福”已刷屏。
11日10时50分许,警方确认男女将万福带出学校11日上午10时左右,有人电话告知富教授,说可能看到狗被人带出学校。10时30分,富明慧教授在家人陪同下,到校保卫处查看监控视频。10时50分左右,新港派出所透露,通过查看监控,基本确认这一男一女已将狗从中山大学南门带出。
11日23时许,警方找到万福11日23时,记者从海珠警方获悉,警方在天河区找到一只金毛。由于夜深,警方直接把狗送至富明慧家中,经确认这就是万福。
11日23时56分,警方官微@广州海珠公安发布微博,确认万福回家。
延伸:导盲犬有多“珍稀”?
全国不足百只 广州仅此一名
广东约有70万盲人,其中,广州就约6万,但领证上岗的导盲犬却只有:万福。万福“失踪”牵动羊城人民的心,在寒潮初临的羊城点起了一把“寻亲”的火。
作为一种负责特殊工作的工作犬,导盲犬的培训时间长、专业性强、耗资巨大,因此,在中国有“导盲犬比大熊猫还稀有”的说法,目前中国有1700万左右视力残疾人员,而正在服役的导盲犬不足百只。
为了“牵手”导盲犬平均每名申请者要等十年
导盲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第一家导盲犬学校在德国设立,导盲犬用于协助退伍盲残军人出行。目前全球有80多个国家拥有导盲犬。
相比国外,我国导盲犬事业起步较晚。2006年5月,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成立;2007年,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与上海市残联、日本导盲犬协会三方合作,开始开展导盲犬培训项目。目前我国大陆“服役”的近百只导盲犬几乎全部来自于以上两家机构。这次走失的“万福”也来自于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
与“近百”这个数量相对应的是“千万”级别。2012年人口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有1731万视障人士。而根据国际导盲犬联盟的评估,视障者与导盲犬的理想比例为100:1。因此,在中国“导盲犬比熊猫还稀少”的说法也常见于网络。
据了解,在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使用者申请名单上,已经有超过十万人登记排队,平均每个人都要起码等待十年。
“好眼睛”成本昂贵培养导盲犬至少12万元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目前约三四万只导盲犬,其中美国1万多只、英国4000只、德国1100只、日本960只、法国600只。
那为什么中国大陆的导盲犬那么“珍稀”?首先,品种难得。据悉,每只导盲犬的完整的培训周期约为两年。经过考核后正式上岗。整个过程的淘汰率达到七成。
其次,资金、人才等都是目前我国规模化培养导盲犬的“瓶颈”。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创办人、大连医科大学教授王靖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只导盲犬的培养成本在12万-15万元之间,包括工作人员工资、狗粮、药品等费用,每年基地的支出均在130万元以上。然而,由于是公益组织,基地的收入非常有限,主要依靠每年几十万到百万不等的捐款以及政府补贴。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好眼睛”,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按照国际惯例要求每条导盲犬植入芯片,以防其走失。
故事:800多个日夜,你是我的眼
“一般我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2点半左右都会带爸爸去办公室,会经过老人活动中心、大榕树、一饭堂、小礼堂、校医院,目的地是体育场后面的223号楼。”
这是导盲犬万福在微博中的“自白”。
从中山大学教师宿舍区到工程力学实验室,横贯校园东西,步行需要15分钟。路途中的榕树、草坪、阶梯,以及穿梭于校道的年轻身影,共同见证了导盲犬万福和他的“爸爸”——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教授富明慧,两年多的相依相伴。
12月11日,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我们没有看到本应相伴出行的他们。10日下午16时左右,万福趁“爸爸”在英东体育馆附近的实验室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自己跑了出去。直到11日23时许,海珠警方把万福找到送回家,富明慧一家经历了悲喜跌荡约32小时。
在富明慧眼中,万福不仅是一只帮助他安全出行的导盲犬,更是一个可爱、聪明,同时有点傲娇、需要赞美,赋予真心相处的家人。
800多个日夜的朝夕相处,万福已成为富明慧的另一双眼睛。
缘分:“千万分之一”的幸运
在万福到来之前,富明慧的生活困难重重。每天上课,他都需要自己的学生轮流接送。而在没有学生陪伴的闲暇时候,他几乎寸步难行。
2009年的时候,富明慧第一次听说导盲犬,但他从不敢奢求自己可以拥有一只。因为中国有1700多万盲人,但导盲犬不足百只。
而且,并不是所有盲人都适合使用导盲犬。基地按照国际惯例作了严格的规定。要成为导盲犬的使用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影响正常行动能力的中大疾病;具备一定的家庭自理能力,能为导盲犬喂食洗澡等;出门也应有基本的定向行走能力,有固定的出行路线和作息时间。
富明慧不仅属于后天失明,而且从2001年开始,他逐渐尝试闭着眼来组织、回忆上课的内容,过了两三年也就慢慢适应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2003年,富明慧发明了手机盲文输入法;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教授;2009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富明慧是对社会贡献较大的盲人,所以首选他。”广东狮子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8月4日,广州举行了导盲犬慈善拍卖,导盲犬无偿交付盲人使用,富明慧获赠一条来自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的导盲犬,但需要他亲自去挑选“适合自己的”。
2012年8月7日晚上,富明慧从哈尔滨老家搭乘飞机来到大连,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负责人王靖宇守候在大连周水子机场来迎接他。
翌日一早,基地工作人员已经事先挑选了几只中等体型的导盲犬。在进一步的毕业考核中,万福和Tommy这两只金毛犬成绩最好,需要富明慧作最后的“二选一”。
据了解,富明慧先后分别由这两只导盲犬带领“转小两圈”,完成一个简单的5分钟左右的训练。原本Tommy呼声很高,但步速有点快,富明慧最后跟随“心的选择”,“就第一个吧”。
富明慧口中的“第一个”,就是万福。万福名字源于英文“wonderful”,它是一只男金毛犬,当时两岁,重50斤左右。万福在基地的口碑特别好,大家习惯叫它“大阿福”,性格温顺,在家庭中与人相处时很乖很听话。
就这样,在近乎千万分之一的几率中,富明慧牵上了万福的导盲鞍。在大连待了两周左右,完成最初期的磨合训练后,富明慧在万福大连基地专职训练师的陪同下,回到了广州。
从此,万福不仅成为广东第一只导盲犬,也成为富明慧的“新眼睛”。
磨合:第一次“三过家门而不入”
回到广州的第一个月,富明慧每天要和万福磨合训练三个小时。
熟悉校园地形的中山大学学生周贤琴告诉记者,教师居住的小区靠近西门。那里地形比较复杂,多是弯曲小道,台阶也比较多,这加大了导盲犬记忆的难度。万福就曾在这里走错方向,“三过家门而不入”。
有一次,在从家里去宠物店的路上,原本训练好的路线被路面施工队挡住了,不得不临时改变路线。站在陌生的路口,万福显得不知所措,不断回望自己的“爸爸”。虽然富明慧不断给出口令,万福还是多次冲进停车场、花池等死胡同,找了很久才回归“正道”。
万福孩子般的玩性,也会偶尔耽误它的“工作”。在路上看到小孩子或者漂亮姐姐,它就会停下来,得到“继续走”的指令后,它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可能对它的期待比较高吧,刚开始它不能正确完成指令,我还是挺生气的。”但是,富明慧总是压住自己脾气,因为在他心中,万福是个聪明的孩子。“发生错误如果立刻制止,很长时间他都不会再犯。”
2012年9月1日,是万福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它第一次搭地铁。这一天,富明慧带着万福在训练员的陪同下,来到中大地铁口。给地铁工作人员出示导盲犬领养证后,万福带着富教授进入地铁,看到行人会带着富教授小心绕开。
通过耐心的训练,富明慧和万福终于渡过了磨合期。
“陌生人看到富老师,会觉得就是普通人在遛狗,因为他们已经配合得非常好。”富明慧的学生陈学彬告诉记者,万福带路的时候总是紧贴在富老师左边走,身子稍微倾斜,亦步亦趋,配合着老师的脚步。遇到台阶处,它会停下来示意,待老师调整好步调才会继续。
进入工程力学实验室大楼里,富明慧有时会把导盲犬鞍解开。上楼时,万福虽然走在前面,也会不时停下转身回望,确认“爸爸”是否安全。
“万福是一只纯种的金毛犬,体型较大,走在人群中威风凛凛,回头率很高。”一段时间的相处,富明慧开始喜欢上这个新伙伴。
亲密:万福,我们到家了!
没有万福引路,富明慧绝不会一个人过马路;如今有了万福,富明慧可以在人来人往的菜市场自由穿行。“事实上,万福已经成为我的另一双眼睛。”
而在富明慧心里,万福更像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是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开心果”。几乎每天的早上,虽然眼睛不方便,但富明慧都要带万福到楼下草坪方便、喂狗粮、刷狗毛。
不仅如此,富明慧还和家里人一起在2012年9月1日为万福开通微博:“大家好我是万福~广东省第一只挂牌导盲犬,嘻嘻~我对新环境还在熟悉中,希望大家看到我在工作的时候不要来凑得太近打扰我,免得我分心给爸爸带错路~嘻嘻爱你们。”
两年多来,万福“发”了406条微博,拥有4837名粉丝,还常在微博上卖萌。比如,“没想到偶在广州这么受欢迎,广州的天也像人一样热情似火,整得俺心里贼得劲,就是身体有点受不了,掉了好多毛发,嘴巴一直在流汗,现在总算好点了,我会慢慢适应,请大家放心”。
享受着富明慧的宠爱,万福在家里也“恃宠生娇”。富明慧像对待家人一样去摸索万福的性格。“它其实自信心并不强,很渴望得到赞美。被夸了,它就高兴得不得了;一被批评就蔫了。”
万福还是有房一族。富明慧在家里特地给万福做了一个“小房子”,让它“有安全感”。一到夏天,晚上热起来,富明慧就把它带到自己房间,睡在床边,一起“叹空调”。节假日,富明慧全家还会带着万福一起去海边游玩。
但是,万福还是比较调皮好动的,在家里呆久了,它就会把导盲犬鞍叼到富明慧旁边,“戴上导盲犬鞍,它就可以出去了。”因为这样,万福之前也曾经自己跑出去,两次险些走失,幸好最后都被好心人送了回来。
每天陪着“爸爸”来到上课的实验室,万福就要孤独地在办公室里等着。漫长的等待中,它总是通过狭窄的门缝向外不断张望。
导盲犬就是盲人的盲杖和眼睛,有了导盲犬,盲人就能成为一个正常人,也能更好地借着这双“眼睛”感受世界。
800多个日夜,无论是万福给富明慧带来安全和快乐,还是富明慧给万福带来训练和宠爱,他们都一直努力地令对方生活得更好,也相互依赖。
11日23时40分许,走失了接近32个小时的万福终于回到了富明慧的身边。这是万福离开富明慧的最长时间,对富明慧来说恍如隔世。的确,万福无法陪伴富明慧走完他的一生,但只要它在,心就安。
万福,咱们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