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羊城晚报】首届顾问董事会“大咖”为中大发展献策——建立更灵活的培养机制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2014-11-19第B6版 作者:林世宁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11-19 阅读量:

在90周年校庆前夕,中山大学首届顾问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南校区怀士堂举行。顾问董事会是依据《中山大学章程》规定设立,首届董事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商界领袖,也有政界精英,成员阵容豪华。

顾问董事们提出的建议,中山大学整理后将提交校长办公会讨论,而实际上他们为中大提出的办学建议,不少都值得省内高校借鉴。

A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建立更灵活的培养机制

我小时候曾经在中国念过小学,那个时候因为战乱,小学六年我念过七所小学,经常是倒数第一名。到台湾念中学时,也不是最好的学生。后来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除了对大学的足球有兴趣之外,学习上比较有兴趣的就是物理和数学。所谓有兴趣,对我来说就是可以花很少时间、得很高分数的科目。

在本科的第二个学期,导师就对我说,“你学工科是不对的,因为你不会画工程图”。我的导师说你最好去念物理或数学,同时本科不要念了,直接读研究生。到了研究院,学校特别照顾我,很多考试不用考,于是我很快就毕业了。毕业之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学校也非常支持,麻省理工学院大概有上千个教授,据我所知,我可能是唯一一个,快40年了,没有教过一门课的。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至少对我来说,密歇根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培养机制比较灵活,如果没有他们额外的帮助,我不可能做今天和中山大学合作的事情。

B 科恩伯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

我想请中山大学的同仁们关注最近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两周前,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因本科教学优秀而获得奖励,奖金为50万美元。

这位教授创立了同伴教学法,基本理念就是学生来到教室时,他们已经做完了之前应该完成的基础学习,比如说材料的掌握。上课时没有教师给学生们讲课,他们分成组进行讨论,目的是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而教授的作用就是纠正他们的看法,进一步给他们提供咨询和建议。这个过程会反复进行,直到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正确的认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这个教学法的基本关键点是,学生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仅仅是给他们提供建议和咨询,起到引导的作用。迄今为止,在国际各类刊物上已经超过1500篇学术文章在讨论同伴教学法以及应用、好处等。这个教学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希望大家对这个教学法有所关注,并且应用到你们的教学中。

C 刘明康(中国银监会原主席) 中大有三大优势和三大挑战

我们缺三种人才:一是缺有宽泛的国际视野的人才,视野不够宽泛就会犯骄傲和过分自信的毛病;二是缺接地气的人才;三是缺义无反顾服务社会的人才,服务社会需要一颗长期承诺的心。作为大学,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向它靠拢。

中大有三大优势:第一,广东省是全国最富市场经济活力的地方,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最多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将这个市场活力用好;第二,广东毗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我们可以培养既了解内地情况,又懂得国际比赛规则的人才;第三,中大能吸引华南地区最优秀的学生。这三个长处,我们一定要把它用好。

但中大也面临三大挑战:首先,就在我们的周边,已经有标兵在先、追兵在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学校出现,这是一个强烈的竞争信号;第二,中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商品化和功利化,这需要很好反思;第三,教育的碎片化和高科技教学方式的出现也是一个挑战。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坚定不移地将本科生教育搞好,将本科生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

D 霍震寰(香港有荣有限公司总经理) 注重培养创意人才

中山大学的学生念书成绩很好,全世界都很认同我们的学生。

中国的学生普遍太过于注重权威,所以成绩很好,但创意方面略显不足,希望今后的改革能够注重这方面。

创意很重要,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凭借创意走上成功之路,希望中山大学今后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创意的人才。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11/19/content_583206.htm?div=-1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