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最前线
以欢迎校友伉俪“回家”代替讲排场的校庆大会,以邀请名家学术演讲代替领导致辞题字,上周,中山大学举行9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将“学术与校友”作为校庆主题,力求让校庆活动回归大学精神的本质,受到舆论的普遍好评。而同为岭南名校的暨南大学,也在近日迎来108周年校庆纪念日,从海内外归来的校友们联手在暨大南校区种下108棵绿植树,浓浓的校友情贯穿了校庆的各种活动。
某种程度而言,大学校庆所体现的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追求、价值旨归和知行理念。综观近年来的国内大学校庆,华而不实的“形象校庆”、“政绩校庆”正在受到摒弃,而以节俭办校庆、师生为本位的理念,正在成为一股新风尚。与此同时,不少大学也借校庆之机,以图对大学发展进行回顾与反思,对大学之道进行进一步厘清与阐扬。
伉俪返母校 感动校内外
《120对校友伉俪重温校园爱情》在11月9日成为不少媒体报道和网络转发的一则温暖新闻。在此前一天,中山大学120对校友伉俪重返母校参加了特别的婚礼庆典。他们当中,既有已过金婚的耄耋夫妻,也有刚刚喜结连理的新婚夫妇;有中大著名教授、曾经的校领导,但更多的是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打拼的中大校友们。
这则颇为温情的新闻,不仅感动了中大的师生与校友,也让不少网友颇受感染。@人民日报关于这则新闻的微博被转发评论数千次,有网友在评论中写道:“看着他们从校园相识、相爱到相濡以沫一辈子,真是令人感慨,这样的校庆比那些铺张奢靡的庆祝活动有意义多了。”
而在暨南大学108周年校庆上,80级校友和各地校友会代表共赴暨南大学南校区,开展“根植暨南情,绿满新校区”植树活动,栽种108棵绿树,对母校寄予美好愿望。此次植树活动由暨大校友集体捐资成立的“绿化基金”支持举办。通过各方响应,短短数月,该基金会筹集“绿化基金”逾百万元。
对于校庆,中大校方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阶段,以“学术和校友”为主题,是想减少形式主义的安排和应酬,让校庆活动回归大学本质,这也是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的需要。
有评论认为,校庆活动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感人至深的画面,恰是最平常的校友们的重聚、叙旧与交流。让校庆回归大学的学术本分,充满温情地对待每一位校友,让他们回到年轻的求学年代,没有功利地相聚相亲,这正是校庆时校友回校的最大动力。
节俭办校庆 师生为本位
大学校庆应该如何办?近年来,舆论关于这一话题多有讨论。事实上,与中山大学将校庆主题定位于“学术与校友”一样,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学的校庆都力图强调回归大学本质,以节俭办校庆、以师生为本位的理念愈成风气。
在2012年南京大学举办110周年校庆时,校方就提出,校友接待的原则是“序长不序爵”——“长”指的是校友年龄、入校时间早晚,“爵”则指的是官位。这句老话在当时一度成为网络热词,并引来网友一片褒扬。
在2012年底,星海音乐学院55周年校庆时,提出不请领导、不征题词、不做广告、不发告示、不摆鲜花、不铺红毯的“六不校庆”,此举在当时亦带来校庆清风。
平等待客与节俭办庆的精神在此后得到了延续,在今年举行的几场大型校庆均凸显了这些特色。今年10月,烟台大学的30周年校庆既没有大规模地举办庆典,也没有邀请地方官员参加,而是推出一系列以学术交流和校友论坛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同月,天津外国语大学50周年校庆,也将“重校友、重文化、重学术、重国际化”的特色融入校庆活动。
还有一些大学的校庆更“接地气”,直接将纪念庆典办成了服务性的公益活动。南京医科大学在今年迎来80周年校庆,校庆前一天,其在多个城市的23家附属医院联合开展义诊活动,200多位医学专家免费为当地百姓看病。
不仅要庆祝 更需要反思
在校庆形式的变化之外,舆论更期望校庆能够成为大学追思过往并继往开来的一个时间节点。
在近年来的评论中,教育观察者常常以2011年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150周年校庆作为比照对象。在当年的纪念活动中,麻省理工学院举办了持续长达150天的活动,而其重点不仅在于“庆祝”,更旨在“反思”,即让所有校庆参与者思考,如何进一步走在学术的前沿,并为当下世界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借校庆之日反思过往,国内大学亦有此例。201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时任校长李培根在该校60周年校庆大典上,用大段时间直呈学校在多个领域的不足之处,他在演讲中讲到,“我们不要只沉湎于历史的辉煌,大学作为理性的堡垒,更需要反思。”在讲话结束后,作为校长的李培根向现场数千名师生和校友深深鞠躬。
关于回顾与反思的意义,有评论借用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认为,“所谓大学校庆者,非谓有大典礼之谓也。大学应该借助校庆这一大好时机,在回顾和反思中,对大学精神进行阐扬和继承,对大学之道进一步厘清与明确,这才是校庆应有的意义。”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1/17/content_7370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