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90年中大精神应发扬光大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11-13第AII02版 作者:王则楚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11-13 阅读量:

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精神始终是中山大学的灵魂。这个革命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国的革命,而是一个为实现人的独立和全面自由发展的革命。因此,中山大学的精神始终是一种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比生命更宝贵的精神。无论是文明路校区时期鲁迅先生的讲课、还是石牌校区迫使孙科承认东江纵队是抗日武装的学运,还是陈寅恪先生的风骨,中大学人独立和自由的人格始终就是这样闪闪发光。

11月12日是中山大学建校90周年,这当然是从孙中山先生确定建立广东大学的日子算起。中山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和黄埔军校并称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的文武学堂,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精神始终是中山大学的灵魂。这个革命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国的革命,而是一个为实现人的独立和全面自由发展的革命。因此,中山大学的精神始终是一种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比生命更宝贵的精神。

无论是文明路校区时期鲁迅先生的讲课、还是石牌校区迫使孙科承认东江纵队是抗日武装的学运,还是陈寅恪先生的风骨,中大学人独立和自由的人格始终就是这样闪闪发光。

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实现人的独立和自由发展。这样的精神体现在办学上,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学术上的包容并存,相互补充。我有幸生活在中山大学的这几个校区,也有幸认识许多重大的学人,尽管我没有在中山大学读书,也没有在中山大学工作,但耳闻目睹种种的现状,还是让我感到他们对“学术的独立和自由比生命更宝贵”的尊重。

例如,刘节先生,我父亲王起就是他介绍到中大工作的。那个时候,父亲是在浙江之江大学任教,由于支持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的运动,担保参加运动的学生而被解雇。而中山大学却接受了刘节先生的推荐。这就是中山大学的学术独立和自由。在听说陈寅恪先生要被批斗的消息之后,刘节先生挺身而出,说陈先生身体不好,我替陈先生去接受批斗,听听你们能够讲出些什么道理。事后包括王越先生都对刘节先生的此举表示敬佩。

又如,关心人的发展、关心教工的发展、包括关心教工子弟的健康成长,这是中山大学办学的一贯方针。在抗战胜利后回到石牌校区,在复校的同时,就在因抗战而未完工的图书馆里办起了中大附小。在建国初那么困难的时候,却花钱建设了中大附小的新校园。陈序经校长举办的岭南大学校园里,附小的七栋建筑至今都应该当做六年制小学的样板。这虽然是小事,但是体现了中大对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今年春节,《中大童缘》出版,就是当年的中大教职员工子弟描述自己童年的回忆,从中你可以体会到这样一种精神。保证教工在学术上独立自由发展的条件,比什么口号更能够吸引人才。中大有那么多大师,也得益于这种办学的理念。至今仍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民主革命时代,革命的精神是中山大学的灵魂,中大的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是孙中山先生亲自确定的,也体现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90年的风风雨雨让这种精神更加深入中大学人的心。在新的时代,用相互的求同存异去取代斗争的哲学,中大的精神将焕发出新的时代内涵。日前中大校董中有饶宗颐这样的国学大师,丁肇中这样的诺奖得主,丘成桐这样的数学大师,集合国际智慧建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中大90年的精神并没有过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中大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中大的明天更加灿烂。

(作者为省政府参事)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1/13/content_7369320.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