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让失独家庭援助热线“热”起来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11-11第AII02版 作者:钟晓慧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11-11 阅读量:

按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的速度来看,一条失独家庭援助热线未来肯定是不够的。目前广州有4200多户失独家庭,如果对比上海3.9万户失独家庭,规模确实不算大,当然更准确的数字有待调查。失独群体目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来纾解自身的情绪,以及互相帮忙。希望这条失独家庭的支援热线真的“热”起来,为其他社会组织开设同类热线积累经验,最终成为协助失独家庭应对风险、解决问题的一道有力机制。

从11月1日起,广州正式开通首条失独家庭心声热线,由专业社工24小时接听,向失独家庭提供紧急救援、心理疏导及心声倾诉等服务。除了全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开设的全国失独家庭关爱热线,这是目前我知道的第二条24小时服务、配有专业社工、面向失独家庭困境的支援专线。今年上海市妇联与复旦大学曾经针对“关怀失独家庭,政府可以有哪些作为”进行网络调查,高达八成被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建立、或者支持建立危机介入和常规支援机制。广州能够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必须点32个赞!

不仅要点赞,而且得想方设法让热线真的“热”起来。第一步工作是让目标群体以及他们的亲朋知道这个热线号码。政府不妨在失独家庭群体平台、电台、电视广告、以及小区中做宣传。当年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为了支援家暴受害者,设立注册社工接听的热线服务电话,而且花大力气推广传播,至今很多人对那条广告印象深刻。相反,虽然香港政府在2005年就已经设立性别歧视投诉热线,但是由于长期宣传不足,很多同志普遍不知道有这么条热线,形同虚设。五年后,出现香港社会性别歧视恶化,而专线投诉率极低的奇怪现象。按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的速度来看,一条失独家庭援助热线未来肯定是不够的。

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对失独家庭提供的专业服务做好充分准备。目前广州有4200多户失独家庭,如果对比上海3.9万户失独家庭,规模确实不算大,当然更准确的数字有待调查。从研究者和一线社工反馈的情况来看,“进入”失独家庭群体的环节比较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比起其他帮扶的对象,我们对这个群体在心理层面的了解还不够充分。比方,跟空巢老人不一样,失独老人对年轻社工时常有抵触情绪,因为见到他们就想起逝去的孩子,他们更愿意向有相似经历的失独老人倾诉。所以,提供支援服务不光要有耐心,而且需要针对失独群体的心理特质做充分准备,热线打进来,社工接得住。

更为重要的是,“失独”问题对这些失独家庭造成的影响,有相似的一面,同时差异性很大,因此支援热线要充分考虑这个群体内部的不同需求。例如,45岁以下的低龄失独父母可能更希望获得再生育的医疗协助、或者咨询领养孩子的法律问题,高龄失独父母则寻求疾病时的看护和经济援助。又比如,相较于失独父亲,失独母亲更容易遭遇婚姻变故、失业等多重打击。他们共同面临困难是,难以在原来的居住地和社交圈生活下去,需要换一个地方生活。所以,除了为失独家庭提供危机介入、转介服务、咨询和哀伤辅导等援助,热线需要对不同的失独问题和需求进一步细化。在未来的工作中,也许可以效仿香港婚姻危机支援热线,对某个失独群体考虑设置专线,甚至为失独群体设立临时“避静中心”。

失独群体目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来纾解自身的情绪,以及互相帮忙。希望这条失独家庭的支援热线真的“热”起来,为其他社会组织开设同类热线积累经验,最终成为协助失独家庭应对风险、解决问题的一道有力机制。

(作者为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1/11/content_7368195.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