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高尿酸血症 成为“第四高”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10-18第13版 作者:曹斯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10-20 阅读量:

前不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通过对11561例广州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调查发现,近5年来,广州地区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递增的趋势,从20%上升到约26%,这也是最新的来自广州本土的调查结果。

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何这么高?它和痛风有何关系?能否治愈?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山三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指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最难治的可治愈性风湿病,如果在三到五年内未进行有效控制,有50%的可能性出现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四大严重并发症。

问题一 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内每天产生和排出的尿酸都是相对恒定的值,当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古洁若介绍,不管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人体内血清中尿酸的最大饱和量约为7mg/dl,超过此值在临床上就会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黄建林、古洁若等专家通过对11561例广州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调查发现,近5年来,广州地区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递增的趋势,从20%上升到约26%,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占比为54.23%,高于女性的45.77%(P<0 .01),低于30岁的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最高。

高尿酸血症虽与痛风存在一定关联性,但二者之间不能画上等号。“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即为痛风。有研究指出,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所以只能说,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古洁若说。

问题二 置之不理有何后果?

古洁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会遵从医嘱用药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超过20%,能做到达标治疗(即把血尿酸浓度控制在6mg/dL以下)的患者更是不到10%。“大部分患者对‘高尿酸’的概念不明确,不去监测自身的血尿酸指数,也不关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也因此被称为‘最难治的可治愈性风湿病’”。

“最遗憾的是患者多是出现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后才来就诊,但当尿功能异常时,患者的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已经损伤50%以上,有可能已是不可逆的时候。此外,肾功能不全会限制许多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导致恶性循环。”古洁若坦言,正因如此,慢性肾功能不全成为高尿酸血症缩短人们寿命的主要原因。

问题三 血尿酸浓度如何降低?

古洁若表示,为了促进尿酸的溶解和排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多饮水。“患者每天饮水量须超过2000毫升。喝水的方式也有所讲究,要大口大口地喝,以保证约半小时排一次尿。此外,为避免尿酸浓度在睡眠时间升高,患者睡前也应多喝水。”她也提醒,由于广东地区饮用水多呈酸性,建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选择碱性水饮用,或适量服用小苏打。

除了促进尿酸排出,患者还可通过减少尿酸产生来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浓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百姓‘吃出了’高尿酸,不平衡的饮食结构导致体内嘌呤升高,这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至于治疗,古洁若称,许多轻症患者并不需要药物治疗,日常饮食的均衡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在限制总热量的基础上,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多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对于动物内脏、海鲜、豆类、浓肉汤及菌藻类等高嘌呤食物,患者应尽可能减少摄入。此外,由于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溶解,患者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坚果、牛奶等碱性食物。”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0/18/content_7360505.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