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华侨报】民政总署与中山大学合作 研究澳水域中华白海豚

稿件来源:华侨报2014-10-14第13版 作者:华侨报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10-20 阅读量:

【特讯】鉴于近日澳门黑沙海滩和龙爪角出现中华白海豚及江豚尸体搁浅个案,民政总署为了解澳门周边水域的生物现况以及收集更多有关中华白海豚和其他海洋哺乳类动物的资料,正与中山大学海洋学院的专家团队合作筹备「澳门周边水域中华白海豚调查」研究项目。

为使项目顺利开展,民署管理委员会委员梁冠峰、园林绿化部部长潘永华、自然护理处处长吴绍伟及技术人员共六人,于九月二十三日联同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吴玉萍教授及其团队,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政委陈加林的协助下,乘船视察澳门周边中华白海豚活动水域的环境,就澳门周边水域的海洋资源保育及管理事宜交流意见。

是次视察水域主要集中在澳门机场东面水域至竹湾海滩对开水域,以及珠海市桂山岛以西的三角洲和青洲岛一带水域,共发现四群约七十只的中华白海豚,当中最大一群约有五十只。据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多年针对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研究的数据分析,现时生活于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约有一千五百只,由于澳门地处珠江口西岸,属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分布区,不时可发现中华白海豚活动的情况。

根据该学院于二0一一年至二0一四年间海上初步调查,澳门周边水域中华白海豚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澳门机场东部及南部。该区域海豚活动的离岸距离比较近,最小距离为三至五米。此外,经辨认出的中华白海豚,分别属于内伶仃洋种群和江门对外水域种群,因此推测澳门水域均是这两个种群重要的活动场所。路环岛以南及友谊大桥以西水域也有少量中华白海豚活动记录。

中华白海豚又称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学名Sousa chinensis,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沿岸一带,是国际濒危海洋哺乳类动物,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河口近岸地区,以河口的鱼类为食。目前所知,较大的几个种群分别位于广东省的珠江口、雷州半岛东侧以及广西的三娘湾。福建省的闽江口、九龙河口、台湾西海岸等区域有少量分布。与其他海豚相比,中华白海豚身形较硕壮,由于具特殊的体色变化,有关个体纪录研究是以背鳍形态特征(色斑)而确定的:初生时期,皮肤呈灰黑色;逐渐长大后,皮肤颜色渐变浅;青少年时期,随着皮肤色素的退却,身上开始出现斑点;约二十多岁后,皮肤色素完全退却,呈淡粉色。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