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雨 实习生/兰忠伟 通讯员/蔡珊珊)他日深入毒河,夜以鼠为伴,力破“大肚病”之谜,为中国防治血吸虫病、“送瘟神”立下大功,3次获得毛主席接见。16日,著名寄生虫病学家陈心陶故居开放仪式在中山大学举行。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90周年,中大将以“学术与校友”为主题将校庆办成校友的节日、学术的节日,体现“人心向学”的办学理念,恰逢陈心陶先生诞辰110周年,他的故居开放仪式成为该校系列校庆活动的首个重要活动。
陈心陶故居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康乐园中区的博雅学院,学校在不改变现有房屋用途的情况下,部分恢复陈心陶生前卧室与工作室原貌。“当我踏进这熟悉的老房子,儿时的回忆仿佛就在昨天。”陈心陶之子陈思轩说,父亲故居纪念馆的成功筑建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经历了四年的筹备工作,终于盼来了今天。据了解,此次中大将陈心陶故居开放列为中大90周年校庆重点项目,意在弘扬陈心陶“博学立志、雅行不怠”的品质,以此勉励中大师生保持严谨的治学品格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日本血吸虫疾病肆虐长江及长江以南12省市,时任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的陈心陶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用了三年时间做钉螺生态学基础研究,终于开创出“水、垦、种、灭、治、管”六字方针。广东省采用了上述综合治理的措施,成为我国第一批消灭血吸虫病并能巩固成果的省份。陈心陶也因此受到毛泽东主席三次接见。
原文连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10/17/content_7359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