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9月11日,以“创新力与新常态”为主题的“2014影响力·中国秋季峰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峰会由南方传媒出版有限公司、《时代周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举办。2006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201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以及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参会并做了精彩演讲。
广东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时代传媒党委书记金炳亮表示,新常态的提出是对当下经济运行态势的一个客观表述,更是顺应经济运行规律的表现。适应新常态和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表达的是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思考。在承认经济增速增缓的同时,经济增长不再以行政主导为主,而是更多的依靠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新常态下创新愈发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很好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向创新发展的挑战,如何创新,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因此,他建议中国政府要有效地去鼓励更多的国民去海外学习,然后回国效力。另外,他还建议中国要建立一个激励平台,能够促进高科技的投资和研发。“我觉得研发可以在企业里做,也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做。”他说。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表示,当今世界各国要实现比较广泛的创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必须从深度和广度上创造更多创新的机会。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公司的创新必须要和国家层面的创新结合在一起。“如果说你是行业内部的创新,只是在行业里面做的话,可能会像篱笆一样,把外面的创新想法打到外面,而且也会脱离开来,这样无法实现创新流动”。因此,他认为现在中国要做的就是消除条条框框,确保创新自由的流动。此外,打破传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和观点对于中国来说也很重要。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看来,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会持续放缓,再过五年,中国的增速7%,10年6.5%,以后是6%。与此同时,在最近这几年金融风险不断的上升;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传统政策的效果会大幅度的下降,比如说靠货币,靠投资,这些效果会持续下降,而且政策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第三,从东部沿海地区转到西部,比如说重庆、成都很快,但是广东,包括江苏、浙江的速度下来。“我相信新常态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里面核心的就是中国经济从中国的制造能不能转向中国的创造,这是新常态核心的话题。”他说。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同样表示,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脱胎换骨以后的新常态,我们过去依赖主要的支撑因素可能逐渐要退出历史舞台,接下来还是要靠创新,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实。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gd/gd_rwhn/gd_zxjl/201409/t20140915_13278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