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中国科学报】守护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稿件来源:中国科学报2014-09-17第6版 作者:成洁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9-17 阅读量:

余学清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肾脏研究所所长,卫计委(原卫生部)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肾脏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肾脏病防治联盟主席,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中华肾脏病杂志》常务副总编辑。

肾脏负责调节人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排出有毒物质,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肾脏出了问题,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调查显示,我国18 岁以上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差不多每10 个成年人中间就有1 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更为严峻的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被误诊、漏诊的比例很高,多数患者初诊时肾脏病变已经很严重,有的甚至到了终末期,患者需要依靠透析或移植来维持生命。

“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总数高达100 万~200万人,鉴于器官移植资源的稀缺,其中大多数患者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疗法来维持生命。”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余学清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多因素引发的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竭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那么,引发慢性肾衰的病因有哪些呢?

余学清说:“引起慢性肾衰的病因非常多,目前中国比例最大的就是肾小球肾炎,其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所有这些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均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等造成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

“值得关注的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衰竭虽然排在第二位,但糖尿病肾病所占的比例正逐年升高。”余学清提到。

此外,遗传性肾脏疾病、长期服用解热镇痛剂和肾损害的中草药以及接触重金属等也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因。

余学清介绍,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和夜尿多等症状,并逐渐出现少尿、浮肿或血压高;晚期病人多数口中有异味,会出现口腔黏膜溃疡、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还伴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肢体麻木、嗜睡或躁动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当患者由于自体肾功能衰竭,无法排除体内的水分和毒素时,就会导致机体内严重的内环境失衡,甚至危及生命。”余学清说,“这时候患者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

仅两成患者接受规范治疗

透析疗法又称人工肾,被许多尿毒症患者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是目前维持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手段。

“透析就是通过借助机器或其他方式将患者体内的毒素及水分排出。”余学清解释道,“透析过程还可以使一些具有治疗作业的药物成分进入人体,从而纠正体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血液透析。血透是净化血液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全世界依赖透析维持生命的50 万患者中,有85%是靠血液透析法来完成的。有资料报道,维持血液透析5年存活率为50%~70%,存活最长者达20 多年。

“由于血透对医院医疗水平要求高,很多三线城市开展甚少,所以患者只能干着急。”余学清提到,“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相对不足,技术条件有限,县级医院医生对透析治疗技术经验不足,因此,无法给这些地区的尿毒症患者提供及时和适当的治疗。”

“目前我国能够接受正规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移植的病人,仅占总数的三至四成,还有较多的病人等待治疗。”余学清忧虑地表示。

为此,余学清承接了原卫生部“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规范化管理和培训项目”。他表示:“该项目将最终实现在县级基层医院建立肾病防控网络,为终末期肾病的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慢性肾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建立基层终末期肾病的预防、干预、治疗的综合体系,更好地为基层患者服务。”

腹膜透析宜推广

“除了技术以外,高昂的医疗费用也是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余学清说道,“血液透析费用高达10 万元/ 每人/ 年,这一数字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无法承担的。”

余学清认为,针对我国现状,改善透析的技术和方式是关键,“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力推腹膜透析,这样患者就可以在家中透析,从而节省很多的间接医疗费用,如长途交通、异地食宿等”。

腹膜透析借助人体自身的腹膜进行,腹膜上有较多毛细血管网,腹膜透析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促使毛细血管中的毒素通过腹膜进入腹腔中。另外,在透析液中添加葡萄糖,较高的渗透压可以将水分析出。

“腹透的价格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患者治疗的相关开销。另外。腹透操作较为简单,患者除了置管或发生感染、心衰等症状需要到医院外,其他换透析液等操作只须在家中进行,简单培训后即可独立操作,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最小,最适合中国家庭,尤其是农村地区及远离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区。”余学清认为。

有人提出,腹膜透析的效果会不会不如血液透析,余学清的回答是:“腹透的效果与血透是对等的,而且腹透前三年对肾的保护是很好的,能够延缓残余肾功能的下降,交叉感染少,患者还可以享受自由生活。比如出去旅游时只须带上几包腹透液,人就可以自由活动。”

余学清表示,残余肾功能越好,毒素清除越多;即便日后能做肾移植,残余肾功能比较好的,移植肾的存活率也较高。

同时余学清也提醒,患者在家中进行腹透操作时,必须将儿童或宠物隔离开来,并保持室内通风、环境干净。

“另外,透析患者还要注意日常饮食和水分的摄取,按时量血压,预防感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余学清强调,“若有任何紧急情况及不舒服发生,患者应该及时就医。”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dz/upload/201491763743267.pdf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