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留学生眼中的中国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08-08第A22版 作者:李 贺 李豆奶 山田绘美子 叶冠军 蔡日航 余小卷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4-08-09 阅读量:

2014年的广州,大都市面貌越发清晰。高楼摩天、车水马龙之外,走在路上,也时常能遇到各国朋友,但此时的国人已鲜少驻足观望或是围拢攀扯。偶遇的中外人士,各自淡定擦肩而过,在广州街头留下寻常一刻。

然而人们可能没有想到,这些老外往往身兼多重角色,他们可能是高校的汉语学生,同时也是某公司职员。而走在广州街头的他们,更是毋庸置疑的“中国观察员”。他们中有人认为,在中国生活最好有个中国参谋,如此你才能弄清人际关系中的那些微妙含蓄;而从广州到乌鲁木齐的摩托车之旅,让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小伙子不仅征服了“不可能”,更体验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和沙漠的热力;吸引他们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初衷自然不同,而国人常说的“葛优大爷”可能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形象竟然成功吸引了一位澳洲小伙跨越大洋来到中国,探寻汉语和中国的魅力;而每日的买菜和卖菜,也让日本姑娘发现,菜场中出没的蔬菜老板们,都是对各式蔬菜有着深度研究的高人;当然,在广州生活两年后,哈萨克斯坦的小伙也会明白,求职时面试官对你说的“考虑考虑”可能意味着不予考虑……

总之,寻常的日子,寻常的事物,寻常的话语,在留学生们好奇而敏锐的眼里会产生许多不寻常。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来到这里,他们观察着,我们也观察着,不同的观照让彼此了解更多……

(中大国际汉语学院指导老师:颜湘茹)

一个澳大利亚人眼中的葛优

■李豆奶(澳大利亚)

到中国留学,经常会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有没有女友?”和“为什么要来中国?”后者,我的答复经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是因为我来中国的缘故是:中国电影。我从小就对中国电影极感兴趣。那时候我看的电影大都是香港来的,我特爱看的是周星驰、周润发、吴宇森和成龙演的电影。到中国以后我才发现了一个大陆的演员叫葛优。我在澳洲没听说过他,可是在中国内地他非常受欢迎。在中国我看过好多他做的广告,最初的印象是虽然他长得比较有特点,但他看起来没什么好。

他的光头简直像一个大头梨,两侧各长了一只招风的耳朵,本来就不大的脸部又被他硕大的脑门儿占去了一多半,上面还有几条曲折的皱纹。他的眉毛很短,只有一般人的一半,下面的一双眼睛又圆又灵敏。他的嘴巴也很有特点,上面的一排牙好像一部3D电影的画面一样凸出来。从他的外貌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他那么受欢迎,可是,我第一次看一部他演的电影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他那么红,而且也变成了他的一个粉丝。虽然他长得很纠结,也没故意做出搞笑的表情,有的时候他还很严肃,可是一看到他我就笑个不停。

如果你有兴趣看葛优演的电影我建议你看《非诚勿扰》、《让子弹飞》和《天下无贼》。

“蔬菜博士”和“随便经理”

■山田绘美子(日本)

小西门市场在中大小西门附近。在这儿你可以买到很多做菜的材料,比如鱼、鸡蛋、青蛙、调味料、面、肉和蔬菜等等。对我来说印象很深的是那些卖菜的人卖菜时的样子。他们既是“蔬菜博士”,也是“随便经理”。

卖菜的时候,他们会说很多关于蔬菜的特点,比如这种蔬菜比平时的新鲜,从哪里来的,味道怎么样的,吃了有什么效果,一定让你的家人很开心……他们熟悉自己卖的蔬菜。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竟然也知道我家人的口味!如果你要买菜,试一试问他们吧!他不但知道菜的特点,而且也很喜欢告诉别人。

他们卖菜的时候,也当“随便经理”。为什么“随便”?这个原因是他们自己按照当时的情况,随便决定商品的价格。我朋友买的菜的价格比当地人的价格高。这是因为他不是当地人,不懂汉语,也不知道平时的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卖菜的人随便决定价格。所以大家特别是外国人一定别忘记讨价还价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卖菜的人有很多关于蔬菜方面的知识,也有经营能力。我觉得小西门的菜市场很棒。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去那边看一看。你要买便宜的菜的话,一定要让你的当地朋友陪你一起去,或者跟卖菜的人聊10分钟左右的天之后,再开始讨价还价。

我眼中的中国人

■叶冠军(SAGNAYEV MIRAS)(哈萨克斯坦)

转眼我在中国快两年了,这两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我觉得大学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更何况是留学呢?这两年也是我人生中最丰富的两年。在这两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看到了不少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但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人。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了很多,到底是哪些因素会让人对一个国家产生好坏不一的印象呢?我的答案是人。而对于中国人,我不能用好坏这两个词来形容,我只能说是多样。

中国人是吃苦耐劳的。有一次我去了中国农村,发现那里的条件不太好,但令人吃惊的是当地人并不这样看。他们说有饭吃、有地方住已经很不错了。他们拼命地工作,为创造更幸福的未来而努力。

中国人是爱面子的,中国人讲究的是“和睦相处、以和为贵”。这在语言上也有很好的反映,所以你总会觉得中国人说话时比较含蓄。有一次我在广交会上做翻译,认识了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当时我的汉语水平不太好,所以我没有被录取。当时那个公司代表人没有直截了当地当面拒绝我,而是说了一句模糊含蓄的话:“我们会考虑!”

中国人很执着。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基本上不会中文,所以我去发廊理发时带了一张我想要的发型的图片,请理发师按照图片的发型去做。理发师觉得这种发型不适合我,劝我换其他的发型,但我还是坚持请他按照图片上的去做,他嘴上虽说“OK!”,但还是帮我理了他自己想理的发型。我很难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但是我记得很清楚,以后的一个月,帽子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朋友!

中国人很勤劳。中国人无论做什么都很认真、刻苦。在我看来,中国能够成功地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战胜“汶川大地震”,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广大人民在关键时刻能够齐心协力,他们总有一种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

这就是我眼中的中国人,一个爱面子、吃苦耐劳、讲究现实的民族。

“广州-乌鲁木齐”摩托行

■蔡日航(阿尔巴尼亚)

“有没有办法骑摩托车跑遍中国?”我问我的一个外国朋友。他住在中国已经有6年了,对中国公路的情况非常了解。“不可能”,他坚定地说,“到了西部路很难走,经常有灾难发生,而且一个人去也很危险。”

“不可能”,我非常不喜欢这个词。危险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不危险意味着不冒险,不冒险意味着不好玩儿。

这个夏天机会来了,我有两个月的暑假,还有一辆可靠的摩托车,而且汉语水平还算可以,能跟中国人交流了。但是去哪里呢?最吸引我的城市是乌鲁木齐。于是,我开始了各种准备——冬天的服装、克服高原反应的药和地图等。

一个月之后我回来了,在那个月里,我跑了11000公里,经过11个省,换过两次后轮胎。那个月也是我在中国最快乐的一段时间。绿油油的田地、高高的山、热情的沙漠……都让我很享受,但最重要的还是中国的朋友。一个月在路上,我连一次寂寞的感觉都没有,因为中国人的门一直是打开的,你需要什么他们都会尽力帮助,使你感到受欢迎。中国人的热情令我十分高兴。

骑摩托到乌鲁木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来我不能吃辣,到了四川发现不吃辣就说明你不会吃饭。在四川的一个星期让我无可奈何地习惯吃辣的。现在我的同学也很吃惊,怎么一个夏天就改变了我们的日航同学呢?

在四川的藏区人口稀少,路也不好,奋斗一整天只能跑一两百公里。在一个又冷又下雨的晚上,我到了属于甘孜的一个小农村。在找酒店时看到了一个和尚,就问他帮忙。他说酒店有是有,可是价格也是够可以的,不如去他家睡。跟和尚一家过的一个晚上,让我了解了藏族人的大概情况。第二天早上和尚带我去参观他的寺庙,给我介绍别的和尚,了解他们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

新疆的沙漠又大又热,可是最可怕的是刮大风时,到处是沙子,很难看路,该特别小心。跟本地人讨论沙漠,我了解了沙漠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没什么特别,这是因为他们在沙漠出生,跟沙漠长大。在我看来,沙漠是世界上最自由自在的地方。晚上一边赏月一边听风吹过的声音,我有点儿怀疑是否在做梦。

乌鲁木齐终于到了。我从没有想过,在沙漠中会有一个那么有活力的城市。晚上十一点才天黑,年轻人到处逛一逛,跟朋友们聊聊天,非常享受夏天。

在外面时,有很多朋友跟我联系,鼓励我继续努力,我的女朋友小燕也是。这一次因为工作的关系她无法跟我过来,可是我感到她一直在我心里,冷的时候给我温暖,累的时候给我力量,渴的时候变成了我心里的水。她已经向我保证,我下次出远门她一定要来。

有一天,一个中国朋友问我:“你们一个学期只学三个月,会不会太少了?”现在我有了答案。在学校学汉语要努力,可是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想法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利用我们放假的时间,好好跟中国人交流。中国除了广州、北京和上海,还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地方。在中大好好学中文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去外面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中国通。

你有自己的参谋吗?

■余小卷(KOMAKI YO)(日本)

为了成功与外国人交际,要了解不同民族所独有的交际方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了解不同民族的交际方法,就会产生误解,发生矛盾。

我初到中国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我在外国。因为我是日本人,懂汉字,看见马路旁的建筑物,马上可以知道哪里是“医院”,哪里是“银行”等等。虽然我不会说中文,但是写汉字也可以沟通,真方便。

日本人跟中国人虽然穿着打扮不一样,但是外貌很相似,而且文化风俗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在家庭中一定要尊敬父母,决定重要的事情都要听父母的话。每年迎正月是一个重大的活动。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无休止地罗列下去。

原来我觉得跟中国人交际很容易,没有问题,但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使我明白了跟中国人交际并不简单。

事情是这样的,我家雇了一个阿姨,她年龄比较大,不过很能干,踏踏实实地工作,我很喜欢她。她在我家工作了两年,但是后来她的先生得了病,所以她走了。她提出辞职的时候,说她爱人得了癌症。我听了她的话后,给了她一个月工资再加了200块钱。后来我给我先生打电话,说了阿姨的事情。我先生是个香港人,他听后生气地说:“你是个不讲理的家伙!”我万万没有想到他对我说这样的话。为什么我先生那么生气?我真是莫明其妙。我先生说:“你给的钱太少,阿姨的先生得了那么严重的病,最少也要给她500块。你要给她送过去。”我真的没想到,在中国,自己认识的人生病要给钱,而且钱额也比较多。后来我才了解到,在中国生病的话,要花很多钱,所以给钱是互相帮助。

经过这件事后,我知道了中国有很多风俗习惯跟日本不一样。如果在日本,自己认识的人生病了,给很多钱是不礼貌的。我觉得愧对阿姨,觉得对不起她。我很伤心。

我原来觉得中国的交际方式很容易掌握,其实大谬。

不过我的行为还不严重,因为这只是我跟阿姨之间的事。如果一个日本人来到中国工作,不了解中国的交际习惯就会搞不好人际关系。

我听说过一些日本人来到中国后的事。一般在日本的公司里,上司是从日本来的人,部下是在中国雇用的中国人。所以在中国开的日本公司里中国人比日本多。如果从日本来的上司不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在别人的面前责骂部下,这样的话这个部下的面子就丢尽了,然后他就会恨这个上司。

还有,在日本,上司下班时邀请自己的部下,年轻的部下都不愿意去。年轻人也不喜欢跟自己的上司一起吃饭、一起喝酒。因为对年轻人来说,下班以后的时间是个人的宝贵时间,他们觉得跟上司一起过下班的时间很浪费,怎么会开心?所以在日本,上司下班以后约自己的部下吃饭、喝酒是不受欢迎的事情。特别是邀请年轻人的话,有的年轻人不想去,但又不好意思拒绝,这个年轻的部下就会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上司。因为这个原因,有的日本人来到中国以后,也不敢邀请自己的部下一起吃饭。我的中国朋友说:“在中国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如果这样的话,这个人的工作一定会失败。”确实如此,我认识几个来中国的日本人,因为不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失去了中国部下的信赖,遇到了矛盾、困难,已经离开了中国。

这样看来,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式交际真不容易。对亚洲人来说乍一看很简单,其实不是这样。

总之,我觉得中国人的想法很复杂,说话很含蓄,意味深长。交际方式、做生意的方法有些特殊性。如果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生活想顺利成功的话,我觉得应该找中国人作参谋。

你有优秀的中国人作参谋吗?我有!

(本版作文作者均为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留学生。)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