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毕业生刘必然学的是社会学专业、曾去坦桑尼亚做志愿者,可他的选择让同窗们大跌眼镜:放弃了出国、保研、就业,早在大三那年就立誓走入军营,并耗时一年为自己的军旅梦“备战”。
四年前,17岁的刘必然从山东淄博考入中山大学,随后进入博雅学院学习。今年毕业季,刘必然一不小心就成了“明星”,因为他放弃了出国、保研、就业的机会,已在征兵网上报名,决定从戎。
大学四年,三次下乡调研、赴台湾交流学习、前去坦桑尼亚做志愿者、当起背包客四处旅游。与不少90后不太一样的是,刘必然对电子产品不太感冒,却“特别喜欢去条件艰苦的地方”。
“参军并不是冲动之举。”刘必然说,大二时他曾准备毕业后出国读研,后来也取得了本校保研的资格。但他发现“很多人把读研当成了一个缓冲”,经过深思熟虑,他放弃了这一选择。
“找工作对我来说不是难事,但当兵是只有24岁之前才能做的事,我想趁着年轻圆了这个梦。”这个21岁的大男孩有着深深的军旅情结。打从记事起,他就常听父亲念叨“男孩子就该去军营历练”。这句话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好男儿、当兵去”的种子。
大三那年,他打定主意去当兵,并为参军积极准备着,军事书、体能训练一样也不落下。去年底,刘必然报名前往非洲坦桑尼亚当志愿者,这段经历更坚定了他从军的决心,“因为发现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自己。”大学生征兵报名启动后,他几乎是第一时间上网报了名。
海珠大学生征兵比例为30%
海珠区人民武装部政委梁鑫生介绍,海珠区的户籍人口总量在广州不算大,但有一特殊情况:本地人中疍家人居多,因为其生活习惯等种种原因,体检合格率偏低,所以在海珠区每年高校生入伍比例为30%。
梁鑫生说,在鼓励大学生当兵的激励机制中,海珠区率先提出广州高校生不管户籍在何处,只要从海珠区入伍即可享受该区户籍人口的优抚待遇。“往年当两年义务兵回来,可享受优抚政策经济补偿近12万元。”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4-07/15/content_2689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