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陈忠平:“闯雷区”为癌症患者赢时间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07-03第A08版 作者:曹斯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7-04 阅读量:

神经外科被称为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三高”科室。该科的医生,为救病人“闯雷区”是常有的事。近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神经外科主任陈忠平的办公室,笔者看到书柜的玻璃窗上挂着一幅醒目的“刀法如神”字联,“这是对我的鞭策!”他笑着说。从医30多年来,陈忠平勇于冒险,挽救了无数脑瘤病患的生命。

为癌症晚期患者延寿5年

“刀法如神”这张字联是他到香港交流时当地学者所赠。陈忠平说:“贴在这儿,我是提醒自己要时刻谨记大家的信任和鼓励。”

从医30多年,他坦言神经外科是个高风险的科室,“尤其是肿瘤医院中的神经外科,我们几乎都做脑肿瘤的手术,而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可不能随便动刀,必须慎之又慎。”

陈忠平说起了他在肿瘤医院的第一台手术。15年前,他从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神经外科结束博士后研究,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工作。他的第一个病人是60多岁的林先生。“两年前做了肺癌手术,癌细胞转移至脑部,情况非常紧急,如果不马上动手术,最长活不过3个月。”

然而,脑转移瘤是肿瘤晚期,切除手术风险较高,且病患年纪较大,不少肿瘤专家对手术都持保留态度。陈忠平与患者家属交流,坦白告知,“我和他太太说,如果保守治疗撑得一天是一天,但搏一搏做手术,或许就会出现新转机,有望给继续治疗提供机会。”林太太果断地说:“你放心手术吧,我们希望按照你的决定来治疗。”

家属的信任给了陈忠平勇气,他顺利地完成了脑转移瘤切除术,手术后再系统地放疗和化疗,让林先生和林太太又相伴了得来不易的五年。林太太表示,很感激陈忠平延续了他们夫妇的幸福。

脑瘤患者“重生”当父亲

3年前,一对心急如焚的家长找到陈忠平。“请帮帮我的儿子吧,他还那么年轻,我们希望他快点恢复。”

他们的儿子叫胡飞(化名),20多岁。几年前,胡飞在北京接受了胶质瘤切除术,又在多地做术后治疗,可惜效果一直不如人意。

陈忠平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病人:他不仅受胶质瘤的折磨,还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身体情况很不乐观。

“抗癫痫药物使他的肝功能受损,难以承受对胶质瘤的化疗。”陈忠平接诊这个患者后,给他设计了新的治疗策略,“我要先把病人的肝功能调整好”。

他仔细地调整了病人的抗癫痫用药,严密监控病人的肝功能。待病人恢复后,又为他度身定造个体化化疗方案。很快,胡飞的胶质瘤得到控制。现在已经完成治疗一年多了,情况稳定。

经过共同对抗病魔的这段时间,胡飞和陈忠平也成了朋友。前不久,胡飞第一时间告诉陈忠平他要结婚的喜讯。在准备要宝宝时,他又立马咨询了陈忠平。

“我建议他们在结束抗肿瘤治疗一年后再考虑生宝宝。”为了他们的“宝贝计划”,陈忠平几乎每个月都要与胡飞通上一次电话,聊聊家常,问问情况,“他的身体有什么异样,都会随时向我说。医患之间要有信任,加强沟通。”

原文链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4-07/03/content_7323453.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