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大

【南方日报】中大博雅学院创办五年 毕业生流向更多元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4-06-23第A09版 作者:雷雨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4-06-23 阅读量: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开办已到第五个年头。这个引领中国大学通识教育风气之先的学院,每一步都引起外界关注。6月22日,第二届博雅学院的学生毕业了,毕业生流向更多元了:多数人选择继续深造,2人当村官,1人参军,1人选择到新疆工作。院长甘阳表示,中大博雅学院已创造了中国博雅教育的传统。

在毕业典礼临别赠言中,甘阳特别感谢2010级博雅学院的同学,因为他们一起参与创造了中国博雅教育的传统。甘阳阐释了他关于通识教育的理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高等教育不是传授有用的知识、谋生的手艺,而是给学生以内心的灵魂。

第二届博雅学院有26名毕业生所有学生找到自己方向和道路:只有四五人选择工作,其他皆选择不同途径去深造。而选择工作的学生里,也有已决定工作两三年后再继续读研深造。申请暂不读研的人选择比较多样,有两人选择当村官,一人决定参军,还有一人到新疆工作。不过,甘阳坦言,这样的结果仍未达到他的预期,“我一直希望1/3的学生本科毕业就工作”。

甘阳说,从两届毕业生身上可以看到,博雅的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处于劣势,参加所有的面试都有很好的结果,录取比例高。甘阳说:“希望博雅的学生能做个清清爽爽的人,经过四年大学学习,身上会保有一种气质,既能很好地应对社会,也能保留自己的东西,坚守心中的精神家园。无论到哪个岗位,都会是正能量。”

博雅教育不仅对学生是一种高强度的锻炼,对老师也是一种考验。记者据悉,同样的课程,在博雅学院上,要比在其它学院上多三倍的工作量。学院许多课程的设置也是全新的模式,没有经验可参考,老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摸索。

对教学质量精益求精的结果,就是博雅学院所有的专业必修课的教学评估都在中山大学所有课程的前百分之三十。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博雅学院有两门课在中山大学所有的一千三百多门课中名列第一。

■ 对话

博雅学院院长甘阳:高等教育改革,首先要把水分挤掉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

甘阳: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课程太多。中国的大学一个学期至少10到12门课,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首先是要做减法,把课的水分挤掉,课程数量减下来。而且这不可能靠行政的命令,这需要很多教授的认同和配合。虽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这个过程已经再发生之中。

南方日报:博雅学院推行通识教育,您最期待培养怎样的学生?

甘阳:我希望我的学生能知道经典的东西要比流行的东西更为高贵,不是要他们远离社会,而是面对流行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我们希望学生不那么功利。我认为大学生重要的不是为成绩去读书,而是为你自己究竟学到一些东西没有。

南方日报:您认为博雅教育培养的学生怎样才能不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呢?

甘阳:很多大学注重学生在本科阶段发表了多少文章。有时以各种指标来看这个学生都很好,但其实内心是空的。但我觉得中国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批评,而是能不能够培养一些正面的例子。

博雅不是在倡导一个什么离经叛道的东西,大学当然应该以智慧修养为目标,而不应该以金钱作为最高价值,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现在没有人对博雅的宗旨提出异议,说明人心是有共同认同的东西的,博雅是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博雅学院正在形成中国博雅教育的传统。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06/23/content_7319284.htm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